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达磨大师赞

标题包含
达磨大师赞
万本松杉,山山栽遍。 颺下钁头,再呈旧面。 双峰峨峨翠插天,天下人见渠不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普济(1169-1249),俗名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他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与朱熹、张载、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五子”。 释普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翻遍了万株松杉,栽种满山山水。 放下锄头休息片刻,再次回到熟悉的面貌。 双峰高耸入云,翠绿如画,世人只见山峰却不曾见到它们的内在。
去完善
释义
万本:一万棵。松杉:松树和杉树,这里指佛教禅宗达摩祖师的寺庙周围的树木。 山山:一座座的山峰。栽遍:全部栽种满。 颺:扬起,使飞扬。钁头:一种农具,形状像镐,这里用来比喻达摩的禅宗思想。 再:第二次。呈:显现,展示。旧面:达摩祖师的面容。 双峰:两座山峰,这里指的是达摩祖师的寺庙所在的两座山峰。峨峨:高耸的样子。 翠:绿色,这里形容山峰的绿色。插天:直插云霄,形容山峰的高度。 天下人:全天下的人。见渠不见:看到达摩祖师的寺庙,却看不到达摩祖师的禅宗思想。
去完善
赏析
《达磨大师赞》是唐代诗人释普济的一首赞美诗,用于表达对禅宗初祖达磨大师的敬意和敬仰之情。这首诗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现了达磨大师的智慧和精神风貌。 首先,“万本松杉,山山栽遍”一句,通过比喻的方式展现出达磨大师在禅宗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力。诗人以松杉为喻,表示无论在哪座山上,都能看到达磨大师的影子。这里的“万本松杉”象征着无数弟子,而“山山栽遍”则表达了达磨大师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接下来,“颺下钁头,再呈旧面”两句,传达了达磨大师坚持禅法的信念和不朽精神。“颺下钁头”意味着放下执着,抛开尘世的烦恼;而“再呈旧面”则暗示了达磨大师始终如一的品质和对禅法坚定的信仰。 最后,“双峰峨峨翠插天,天下人见渠不见”两句,则以磅礴的气势,突出了达磨大师的高尚品质和他对禅宗的贡献。“双峰峨峨翠插天”象征了达磨大师的崇高地位和崇高的理想;而“天下人见渠不见”则反映了人们对达磨大师崇敬的心情,同时也隐含着达磨大师淡泊名利、不事张扬的谦逊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品质的描绘,充分展现了达磨大师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同时,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过目难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达磨大师赞》是南宋诗人释普济创作的一首赞美诗,作于公元1156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身为僧人的释普济,虽然远离红尘,却心系苍生。他以禅宗精神为指引,关注民间疾苦,希望通过弘扬佛法来教化人心,促进社会和谐。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普济正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百姓疾苦的年代。他深知禅宗教义的力量,希望能通过诗歌唤起人们的信仰,给予他们内心的安宁。这首《达磨大师赞》就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