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偈
云遮剑阁三千里,水隔瞿塘十二峰。
抖擞屎肠都说了,莫教错过瓮为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云雾笼罩着剑门关绵延三千里的山脉,江水隔开了瞿塘峡的十二座山峰。
我迫不及待地要尽情倾诉心中所感,可别让机会从身边溜走就像错过了本来可以成为宝物的陶瓮却被当作普通的钟。
去完善
释义
1. 剑阁: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北端,为古代川陕间的交通要隘。
2. 瞿塘:指瞿塘峡,长江上游的峡谷之一,全长约8公里,位于重庆市奉节县。
3. 十二峰:指瞿塘峡两岸的十二座山峰,分别为:江对山、凤凰山、鸾鸣山、登龙山、翠屏山、白盐山、赤甲山、连峰、向家岩、老君山、亚夫山、灵神山。
4. 抖擞:方言词汇,意为精神振作、紧张起来。
5. 屎肠:方言词汇,即“心事”。
6. 都说了:全都说出来了,表示毫无保留地倾诉。
7. 莫教:不要让。
8. 错过瓮为钟:比喻错过了重要的事情或者机遇。这里的“瓮”指的是一种陶制的容器,而“钟”则是一种金属制成的乐器。将“瓮”误认为是“钟”,意味着混淆了不同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送僧偈》是唐代诗人释普济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蜀地壮丽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与友人别离的感慨之情。
首句“云遮剑阁三千里”,诗人以剑阁作为蜀地的象征,通过“云遮”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蜀地的壮丽风光。第二句“水隔瞿塘十二峰”,则用瞿塘峡的险峻景象,进一步展现出蜀地山河的壮观。两句诗构成一幅宏大而雄浑的画面,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之中。
诗的后两句则转为抒写离别之情。“抖擞屎肠都说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悲痛之情,犹如抖掉心灵的污秽,把一切要说的话都说出来。最后一句“莫教错过瓮为钟”,则以形象的比喻告诫友人要珍惜此次离别,不要让机会错过,如同把一个平常的瓦瓮错当成了编钟。这两句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惜别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僧偈》是南宋诗人释普济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中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的末期,社会动荡不安。而在佛教界,禅宗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释普济作为一位禅宗大师,他的诗歌作品往往体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强调个人内心的修行和对佛法的领悟。
在人生际遇方面,释普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他出家为僧,致力于禅宗的研究和传播。他在各地云游讲学,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由于战乱和时局变迁,他也曾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外患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佛教作为当时人们的精神寄托,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禅宗以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哲理思想,吸引了众多信徒。释普济作为一位禅宗大师,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信仰追求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