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山见船子赞
毒手一桡难躲避,点头不见问津人。
烟波浩渺无穷恨,父子虽亲未是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险恶的攻击难以避开,匆匆点头告别却无人理睬。烟波浩渺中饱含无尽的愁绪,即便父子情深也并非绝对的亲密无间。
去完善
释义
1. 毒手一桡:"毒手"指禅宗大师夹山善会(简称夹山),"一桡"是他的教诲方式。这里的意思是夹山的教诲直指人心,使人难以回避和躲避。
2. 点头不见问津人:"点头不见"指的是夹山回应其他禅宗大师的质疑时,往往以点头示意但不置一词。"问津人"指那些求法问道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虽然有人向夹山请教,但他却不会轻易开口解答。
3. 烟波浩渺无穷恨:"烟波浩渺"形容江面的广阔无垠,这里用来描绘禅道之深奥。"无穷恨"比喻人们对禅道无法穷尽的理解。
4. 父子虽亲未是亲:"父子"在这里象征的是师生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师徒之间虽然亲近,但是师徒之间的真正情谊并不仅仅在于亲疏远近,而在于能否领悟彼此的禅机。
去完善
赏析
《夹山见船子赞》是宋僧释普济的一首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情景描绘,表达了他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对师徒关系的深刻洞察。
首句“毒手一桡难躲避”,生动地描述了禅宗修行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这里的“毒手”指的是禅宗修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而“一桡”则象征着禅宗修行必须经历的一次次考验。这种艰难的考验使修行者难以躲避,揭示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无奈。
次句“点头不见问津人”,表现了禅宗师徒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这里的“点头”表示师傅的认可和鼓励,而“问津人”则指寻求禅宗真理的弟子。这句诗意味着,在修行过程中,弟子即使得到了师傅的肯定,也不能因此而满足,仍需继续探索和追求,体现出禅宗修行无止境的精神。
第三句“烟波浩渺无穷恨”,通过描绘浩瀚的烟波景象,表达了修行者在禅宗道路上所面临的迷茫与困惑。这里的“无穷恨”并非实指具体的悲伤情感,而是象征修行者在追求禅宗真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扰与挣扎。这种困扰与挣扎如同烟波浩渺的大海,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压力与痛苦。
最后一句“父子虽亲未是亲”,是对禅宗师徒关系的一种独特看法。这里将师徒比作父子,强调师徒之间的亲密关系。然而,诗人又指出,尽管师徒之间的关系亲密,但他们仍然不是真正的亲人。这是因为禅宗修行强调的是个人与佛法的亲近,而非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句诗强调了禅宗修行过程中个体精神层面的独立与超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夹山见船子赞》是一首描绘古人登山望海的诗作,为南宋诗人释普济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之间。
在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分裂时期,社会矛盾复杂,民族关系紧张。然而,在这一时期,儒家、佛家思想却异常繁荣。释普济便生活在这个时期,他是一位著名的僧人,对文学和哲学有深厚的造诣。他的这首《夹山见船子赞》表达了他追求精神自由,向往大海和远方的宽广胸襟。
在诗中,作者以夹山和船子作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敬畏之情。诗人通过夹山见船子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处在一个动荡的时期,但诗人以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使得这首诗充满了积极的正能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