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浮香阁

标题包含
浮香阁
江城夜雨满楼台,池上残红拨不开。 慈氏家风都漏泄,善财南去未回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普济(1169-1249),俗名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他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与朱熹、张载、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五子”。 释普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城的夜晚,细雨洒满楼阁亭台,池塘里残留的花朵无法承受这重重压力。 慈悲善良的家风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但是“善财童子”依然未能回到这里。
去完善
释义
江城:这里指的是江边的城市,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地区。 夜雨:夜晚下的雨。 满楼台:形容雨水充满了楼台之间。 池上:池塘的上方,这里指池塘周围。 残红:即将凋谢的花朵。 拨不开:无法将花朵与雨水分离。 慈氏家风:可能指的是慈善家或教育家的家风家训。 都漏泄:全部泄露出来。 善财:佛教用语,指信奉佛法并乐于施舍的人。 南去:向南走。 未回来:没有回到原来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浮香阁》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城夜雨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了江城夜雨、楼台、池上残红等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画卷。 首句“江城夜雨满楼台”,以江城和夜雨为背景,为整首诗营造了朦胧而湿润的氛围。夜雨过后,整个江城的楼台都被雨水覆盖,这既体现了春雨滋润大地的特点,又为下文诗人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次句“池上残红拨不开”,写的是池边花朵被春雨打落后的情景。残红象征着春天的逝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同时,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面对自然规律的无常变化时所产生的共鸣。 接下来的两句:“慈氏家风都漏泄,善财南去未回来。”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慈氏(即弥勒菩萨)代表宽容与智慧,诗人以此比喻诗人所崇尚的品质;善财是佛教故事中的求道者,在此象征着探求真理的过程。这两句意味着,尽管诗人努力追求高尚品质,但世事难料,美好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这种无奈和遗憾之情在诗歌的最后达到了高潮。 整体来说,《浮香阁》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浮香阁》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释普济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1162年前后,正值宋金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宋朝内外交困,国土分裂,民生疾苦。然而,诗人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依然保持了一颗宁静的心,用诗歌记录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释普济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在诗中写道:“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然而,他也意识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很难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他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感叹。 总的来说,《浮香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普济在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