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刚经书大士像赞

标题包含
金刚经书大士像赞
大士应身三十二,一身三十二重非。 金刚正体是非外,鹊噪鸦鸣无了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普济(1169-1249),俗名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他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与朱熹、张载、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五子”。 释普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士有32种形象变化,但每一重皆非本体。 金刚之体无分对错,如同鹊啼鸦鸣不绝于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大士:指文殊菩萨,是文殊智慧的象征,代表着智慧与洞察力。 2. 应身: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现示的种种形象。 3. 三十二:这里形容文殊菩萨的形象众多。 4. 一身三十二重非: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文殊菩萨有多种多样的形象,但这些形象都不足以描绘出他的全貌。 5. 金刚:比喻不可破坏的智慧、真理。 6. 正体:表示真正的、本质的属性。 7. 是与非外:意思是超越了“是”和“非”的对立。 8. 鹊噪鸦鸣:此处借用了喜鹊和乌鸦的叫声来象征世俗的声音。 9. 无了时:意思是无休止的、源源不断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金刚经书大士像赞》是宋代高僧释普济所作,赞美了大士(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诗歌的前两句描述了观音菩萨的三十二种化身,但每一种化身都超越了世间的分别和界限。这里的“一身三十二重非”意味着菩萨的形像虽然变化多端,但其本质都是超越世俗观念的。 诗的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观音菩萨的智慧和境界。“金刚正体是非外”意味着观音菩萨的心如金刚般坚定,不受外界的是非纷争所影响。而“鹊噪鸦鸣无了时”则用喜鹊和乌鸦的叫声比喻世间的纷扰和烦恼,暗示观音菩萨在面对这些困扰时始终保持宁静和平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观音菩萨的赞美,传达了佛教中的智慧和解脱之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刚经书大士像赞》是五代十国时期高僧释普济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50年前后,此时正值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释普济作为一位僧人,他以慈悲为怀,希望用佛法拯救众生,因此在诗中将佛家思想和家国情怀相结合,表达出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普济正身处乱世,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艰辛和挫折。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他,反而使他更加坚定地信仰佛法,致力于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佛教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众生的关爱之情。 在五代十国这个特殊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佛教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许多文人和僧人都将佛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希望通过修行来寻求心灵的安宁。释普济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和平与幸福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