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马郎妇赞

标题包含
马郎妇赞
有愿必从,无刹不现。 鬓乱钗横,金沙滩畔。 稽首皈依,漏巵难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普济(1169-1249),俗名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他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与朱熹、张载、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五子”。 释普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马郎妇赞》是唐代诗人释普济所创作的一首赞美诗。下面是诗词中的部分词句注释: 1. 有愿必从:表达出凡有所愿,佛皆会满足之含义。这里的“愿”指的是对佛法的信仰和对菩萨的祈求。 2. 无刹不现:这句描绘了观音菩萨的法相无处不在,无刹佛国都有她的身影。其中,“刹”在佛教中指土地或庙宇。 3. 鬓乱钗横:描述马郎妇的仪容,鬓发凌乱,金钗斜插。这形象地表现出她作为凡人女子的普通一面。 4. 金沙滩畔:金沙滩是唐代时江苏一带的一个著名风景区,相传观音曾在此地显圣。此处暗含马郎妇因观音而显圣的意思。 5. 稽首皈依:"稽首"为古代的一种跪拜礼,"皈依"则是佛教用语,意为归顺并依靠佛、法、僧三宝。这句话表示向马郎妇表达敬意与信仰。 6. 漏巵难满:这里的"漏巵"是一种有漏洞的容器,意指无法填满之物。整句寓意人们的欲望如同漏巵般难以填满,表达了普济对众生贪婪之念的讽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马郎妇的慈悲与智慧。诗的前两句“有愿必从,无刹不现”,意味着马郎妇实现了人们的愿望,无论在何处都显现出她的存在。接下来两句“鬓乱钗横,金沙滩畔”,通过描绘马郎妇在金沙滩畔的形象,表现出她生活中的平凡和亲近。最后两句“稽首皈依,漏巵难满”,表达了人们对马郎妇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即使再多的感谢也难以满足她对众生的恩泽。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慈悲为怀、无处不在的马郎妇形象,令人肃然起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马郎妇赞》是南宋诗人释普济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战乱之中,金、蒙古等少数民族势力逐渐崛起,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诗的作者释普济,南宋佛教禅宗僧人,俗姓陈,浙江临海人。他在青年时期即出家为僧,后成为著名的禅宗教派临济宗的高僧。释普济在当时的佛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曾任天台国清寺住持。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普济正生活在南宋末年战乱频繁的时代背景下。当时,金、蒙等少数民族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释普济以佛家慈悲为本的精神,关注民生疾苦,通过诗歌表达对民间苦难的关注和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