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赞
出林虎方怒,横冈蟒正嗔。
世无途路客,终是不伤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出树林的老虎刚刚发怒,盘踞山岗的蟒蛇正在生气。世上没有迷路的人,最终是不会伤害人的。
去完善
释义
《自赞》是元朝僧人释普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出林虎”和“横冈蟒”作为比喻,来描述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与不平之气。以下是诗句的注释:
1. 出林虎:这里指从树林中出来的老虎,象征着诗人从凡尘俗世中挣脱出来,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决心。
2. 横冈蟒:这里指在山上爬行的蟒蛇,象征着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
3. 世无途路客:这里指世界上没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反映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知音的渴望。
4. 终是不伤人:这里的“不伤人”并非真的指老虎和蟒蛇不会伤害人,而是表达了诗人虽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始终保持善良本性、与世无争的态度。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自赞》中,诗人释普济以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故事向世人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首先,诗中的“出林虎”和“横冈蟒”分别代表了两种力量强大、威猛的生物。然而,他们尽管有惊人的力量和凶狠的外貌,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有些无奈和无辜。因为,“出林虎”即使愤怒也只是暂时爆发的力量,而“横冈蟒”虽然看似狰狞,但他们并没有主动伤人的意愿。
然后,诗人用“世无途路客,终是不伤人”来强调他的观点,即这些强大的生物并不会主动伤害人类,只是人们总是被他们的外表所蒙蔽,对他们的存在感到恐惧和忧虑。于是,在人们的眼中,这些生灵便成了恶兽,而他们则被迫选择逃避或者反击。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偏见,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误解和不幸。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依然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学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赞》是南宋高僧释普济的一首禅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公元1127年-1279年),这是一个充满战乱和动荡的时期。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释普济作为一名僧人,亲身经历了南宋王朝的衰落和金兵的侵略。这种时代背景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自赞》中,他通过赞美自己的平凡和无为,表达了面对困境时的淡定与超脱。
在《自赞》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释普济对禅宗哲学的独特见解。他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以自然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这种人生观与当时社会普遍追求功名利禄的价值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释普济对禅宗精神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