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相赞
龙章凤质出王宫,肘露衣穿下雪峰。
智愿必空诸有界,不知诸有几时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龙章凤质诞生于王宫,身穿破衣却站在雪峰之上。
智者的愿望是要洞悉所有世界的边界,却不知在这无数个世界里有多少种时间和空间。
去完善
释义
《出山相赞》是唐代僧人释普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龙章凤质:指皇帝的仪表气质。这里的“龙章”喻指皇帝,“凤质”则形容其美好的品质。
2. 王宫:古代中国皇帝的宫殿。这里代指皇家生活。
3. 肘露衣穿:形容衣衫褴褛、破旧不堪的状态。肘部暴露在外,衣服破烂得如同补丁一般。
4. 雪峰:此处可能指作者所在的雪山,也可能借指寒山。
5. 智愿必空:强调智慧与心愿须达至无欲无求的境界。
6. 诸有界:佛教术语,泛指世间万物。
7. 不知诸有几时:表示对时间观念的超脱,即一切时间观念皆为虚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出身王室的智者,他的智慧和胸怀使他在俗世中脱颖而出,犹如飞龙在天、凤凰翱翔。他身穿破旧的僧袍,毅然走上了雪山之巅,展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诗人以龙章凤质来形容这位智者的尊贵出身,又以肘露衣穿来表达他的修行艰辛。这种对比手法使人们对这位智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这位智者的眼中,世间万物都是空的,他没有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反而在修行的道路上愈发坚定。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智者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的赞叹,仿佛他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山相赞》是宋代诗人释普济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世纪,也就是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禅宗文化成为主流,许多文人士大夫都热衷于参禅悟道。
释普济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出世隐逸的赞美。这种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在北宋时期,儒家士大夫们普遍追求建功立业,而禅宗则提倡内在修养和心灵超越。因此,释普济的这种隐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实社会的反叛和挑战。
在释普济的一生中,他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此外,他所在的年代正值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然而,在这个看似繁华的背后,社会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使得释普济更加渴望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