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十七校书李仁行秀才
去年八月此佳辰,池上闲闲四五人。久行月影愁迷梦,
今年此日何由见,蓬户萧条对病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寄:寄托,这里是诗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张十七校书李仁行秀才:诗人的朋友,即张十七和李仁行两位才子。
去年八月此佳辰:指去年的八月份的一个好日子。
池上闲闲四五人:在池塘边有四五个人一起悠闲地度过时光。
久行月影愁迷梦:长时间的行走使得月亮的影子都显得忧愁,让人陷入迷茫的梦境中。
今年此日何由见:今年的这个时候为什么无法见到你们呢?
蓬户萧条对病身:破旧的房屋里,诗人独自一人对着病体感叹生命的萧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友人欢聚之后的惆怅心情。诗人通过对比去年的欢愉情景和今年的落寞现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留恋。首句“去年八月此佳辰”交代了诗的背景,接着通过“池上闲闲四五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接下来的“久行月影愁迷梦”一句,通过对月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忧伤的氛围。尾联“今年此日何由见,蓬户萧条对病身”则转向了现实,表现了诗人目前的孤独处境和对友情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寄张十七校书李仁行秀才》是唐朝诗人鲍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正是鲍溶担任范阳卢氏、福建颜氏幕府文人时。在这段时间里,鲍溶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张十七和李仁行就是其中两位才华横溢的文士。
在元和年间,唐朝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涌现出了许多著名诗人,如白居易、元稹、韩愈等。这一时期,士人阶层热衷于文学创作,诗歌成为了抒发情怀的重要载体。鲍溶在这一背景下,写下了许多表达友谊、抒发文人士子理想的诗篇,如这首《寄张十七校书李仁行秀才》。
这首诗表达了鲍溶对张十七和李仁行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在诗中,鲍溶描述了他们三人当年在长安城内的美好时光,以及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默契合作。虽然此刻两人远离长安,但在鲍溶心中,他们的友谊却如同明月一般永恒不变。这首诗充分展示了鲍溶在当时文人墨客中的影响力,以及他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