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食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寒食二首 其二
五岁怀归梦,言归已得归。 未能逃俗累,旋复著征衣。 子贡当何战,燕人切自悲。 无堪一百五,春雨作霏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季宣(1134年-1225年),字士龙,号知止堂主人,南宋文人。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薛徽言是著名学者,母亲是陆游的妹妹。薛季宣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岁时光如梦间,如今得偿所愿回故乡。 终究不能摆脱世俗烦恼,无奈再次穿上远行之装。 想起子贡的故事,燕国百姓内心忧虑难自抑。 恰逢百五寒食日,春雨绵绵烟雾中,更增愁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五岁:五年的时间。 2. 怀归:想念故乡。 3. 言归:说要回家。 4. 俗累:世俗的烦恼。 5. 旋复:立刻又。 6. 著:穿。 7. 征衣:出征的服装。 8. 子贡:孔子的弟子,能言善辩。 9. 当何战: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10. 燕人:这里指作者自己,因为作者是燕地人。 11. 切:深切。 12. 自悲:自我悲伤。 13. 无堪:无法承受。 14. 一百五: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 15. 春雨:春天的雨。 16. 霏微:雾气弥漫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寒食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描绘清明时节的作品。诗人通过怀归、征战、哀愁等多重主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沧桑巨变和人民的生活境况。 开篇两句,诗人以“五岁怀归梦,言归已得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五岁”,表示时间之久,表达了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言归已得归”则意味着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可以回到家乡。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用“未能逃俗累,旋复著征衣”来表达自己虽已回乡,但又被迫穿上征衣,踏上征程的无奈心情。这两句暗示了诗人并非自愿离家,而是因世俗的压力和国家的需要而被迫离开故乡。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分别引用了子贡、燕人的典故,进一步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对战争的厌恶。子贡,即孔子的弟子端木赐,他曾劝说吴王夫差不要攻打齐国,但吴王不听,最终导致吴国的灭亡。燕人则是战国时期燕国的百姓,他们因战争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诗人以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战争的深深忧虑。 最后两句,“无堪一百五,春雨作霏微”,诗人以春雨的霏微景象,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的感慨。“一百五”,即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一天被认为是最易引发哀思的日子。诗人在这两句中,通过对春雨的描绘,传达了对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担忧和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 在那个时期,薛季宣正身处南宋朝廷的党争之中。他在政治上积极主张抗金,力图恢复中原,但因政治立场鲜明而受到排挤。 当时,金国对南宋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尽管薛季宣身处困境,但他始终坚守信念,关注民生,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首诗中,薛季宣描绘了寒食节期间的风俗习惯,如扫墓、踏青等。他通过讽刺朝政腐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渴望国泰民安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