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汉武

标题包含
汉武
汉武高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鬰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筠(971年-1031年),字子仪,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江苏扬州,是宋太宗、宋真宗时期的官员,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位。 刘筠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尤以骈文著称。他的诗词才情横溢,作品风格...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汉武帝的高台直接切割了绛河(银河),一半是朦胧的雾气,另一半则是陡峭的山峰。 想要看到那年的桑田变成海洋,我们需要先来听听瓠子的歌声。 夏朝的九鼎几经迁移,现在已空空如也,而秦朝的桥还未完成就已经消失在波涛中。 司马相如写的那些赋,虽然看起来只能讽刺,但实际上却助长了一股飘逸的气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汉武:指汉武帝刘彻。 2. 高台:指汉代建造的著名建筑高楼观。 3. 切:靠近。 4. 绛河:即银河,这里暗含汉武帝追求长生不老之意。 5. 半涵非雾:指银河半明半暗的景象。 6. 鬱嵯峨:形容楼观的高大壮观。 7. 桑田:指古代神话中的沧海桑田的故事,这里暗示时间的流逝。 8. 他年:未来某个时候。 9. 瓠子:指瓠子河,又称瓠瓜河,位于河南省。 10. 夏鼎:指夏朝的九鼎,象征国家政权。 11. 象物:仿制事物。 12. 秦桥:指传说中的建在水上的桥梁,这里暗含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之意。 13. 空:失去。 14. 已:已经。 15. 沉波:指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16. 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这里暗含他的作品讽谏了汉武帝的错误行为。 17. 却:反而。 18. 飘飘逸气:指司马相如的作品所展现出的潇洒飘逸之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代的繁荣景象,同时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感叹。首联描绘了汉武帝的高台,通过“切绛河”、“半涵非雾”等词,展现了皇帝的威严与奢华。颔联则提到了桑田的变化和瓠子的传说,暗示了世事的无常和历史的发展。颈联则以夏鼎和秦桥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尾联则通过对司马相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以及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整首诗结构严谨,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武》是宋代诗人刘筠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也就是宋代初期。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宋朝的建立、与辽国的战争等。刘筠作为一位文人,他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刘筠受到了皇帝的重用,成为了朝廷的重要官员。他的政治生涯十分辉煌,这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交游甚广。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筠创作了许多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诗歌,其中就包括这首《汉武》。 在这首诗中,刘筠以汉武帝为对象,通过对汉武帝的赞美,表达了他对英勇君王和繁荣昌盛的国家的向往。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当时皇帝的信任和支持。总的来说,刘筠的这首《汉武》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