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岭
镇日崎岖度远山,远山深处解征鞍。
翠环水石四围匝,冻积冰霜一夜寒。
月影自催人起早,泉声不许客眠安。
明朝直向烟霞去,身在亨衢天地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时间跋山涉水翻越高山,在群山深处暂停歇息。
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和怪石嶙峋,经过一夜的寒冷冰冻霜花凝固。
月光催促人们早起赶路,泉水声让人无法安宁入睡。
明天我们将继续前往充满烟霞的美景,身处宽广的大道如同天地之间的连接纽带。
去完善
释义
1. 镇日:整日;从早到晚。
2. 崎岖:山路不平。
3. 解征鞍:指停下休息。
4. 翠环:青翠环绕。
5. 水石:水和石头,这里可能指的是溪水拍打岩石的声音。
6. 四围匝:四周环绕。
7. 冻积:冻结的堆积物。
8. 冰霜:指寒冷的天气。
9. 月影:月亮的影子,这里可能是指月光。
10. 催人:催促人。
11.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
12. 不许:不允许。
13. 安眠:安稳地睡觉。
14. 明朝:明天。
15. 直向:一直走向。
16. 烟霞:烟雾和彩霞,这里可能是指云雾缭绕的山间景色。
17. 身在:身体在。
18. 亨衢:大路,宽阔的道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翻越仙霞岭的所见所感。首联“镇日崎岖度远山,远山深处解征鞍”点明行程中艰难的山路和遥远的跋涉。颔联“翠环水石四围匝,冻积冰霜一夜寒”写山中景色和水石环绕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天气突然转寒的感受。颈联“月影自催人起早,泉声不许客眠安”则表现出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月色映照下时间流逝得更快,而泉水的声音使诗人无法入睡,感到难以安宁。尾联“明朝直向烟霞去,身在亨衢天地宽”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旅程的期待和乐观心态,他相信明日进入烟雾缭绕的山林时,身心都会感受到天地的广阔无垠。整首诗以优美的笔触展现了仙霞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体现了诗人对旅行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仙霞岭》是南宋诗人马子严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登上仙霞岭时所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首先,从诗题“仙霞岭”可知,本诗描绘的是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境内的仙霞岭风光。这里地处浙江、福建两省交界处,地势险峻,景色秀丽。而作者马子严,据历史记载,南宋末年人,进士出身,曾任台州知州等职。他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样一个国家内忧外患的时期,不仅关注国事民生,还常常借景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其次,我们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登临山巅时的喜悦心情。作为南宋进士,马子严凭借自己的才学受到朝廷重用,出任台州知州等职。然而,当时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兵入侵、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困境之中,马子严的内心充满忧虑。在此背景下,他登山望远,抒发胸臆,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巧妙地融为一体。
最后,通过分析作品,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宋末元初,江南地区历经战乱,百姓生活困苦。而马子严身为官员,面对家国危机,不禁感叹时光荏苒、江山依旧。在他笔下,雄伟壮观的仙霞岭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