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丁未春怀舍弟时在京师

标题包含
丁未春怀舍弟时在京师
狂虏送死河南北,王事遥怜弟行役。 胡命须臾鱼在鼎,官军低回鸷将击。 渴闻天语十行札,尤觉家书万金直。 何时同秉江上犂,万里农桑吾愿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译:敌军在河南北部自取灭亡,王事繁重使兄弟远行。 敌人很快就会成为鱼肉,我军将士终将出击。 急切盼望皇上的指示,更感到家书的珍贵。 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耕作,那么我的愿望便得以实现。
去完善
释义
1. 狂虏:指蒙古骑兵,此处以敌寇代指金国; 2. 送死:指发动战争,此为金国自寻死路; 3. 王事:朝廷公务; 4. 遥怜:表示对远方弟弟的深切挂念; 5. 行役:远行的意思,这里指弟弟赴京为官; 6. 胡命:指金国的命运; 7. 须臾:片刻间; 8. 鱼在鼎:比喻帝王权力稳固; 9. 官军:宋朝军队; 10. 低回:犹豫不前; 11. 鸷将:猛将,勇猛的将领; 12. 天语:皇帝的诏令; 13. 十行札:比喻珍贵的信件; 14. 万金直:形容家书的珍贵; 15. 何时:表达诗人期望与弟弟团聚的心情; 16. 秉:执掌; 17. 江上犂:江南水乡的水田; 18. 农桑:农耕生活; 19. 吾愿毕:我的愿望得以实现。
去完善
赏析
《丁未春怀舍弟时在京师》是南宋诗人朱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时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关心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描绘战乱的残酷和朝廷的不作为,揭示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赏析: 首联“狂虏送死河南北,王事遥怜弟行役”,描述了当时北方战场上的紧张局势。“狂虏”指金兵,“送死”形容他们的猖獗;“河南北”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这里是宋金交战的焦点。诗人用“送死”来刻画敌军的嚣张气焰,表现出对战争的关切。“王事”指国家大事,“行役”指出征在外。这里,诗人提到弟弟也在奔赴前线,表达了对弟弟担忧之情。 颔联“胡命须臾鱼在鼎,官军低回鸷将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朝廷的无奈。“胡命”指金国命运,“须臾”表示时间短暂;“鱼在鼎”比喻敌人处于困境,意指金国政权岌岌可危。“官军”指宋朝军队,“低回”形容行动迟缓;“鸷将”指勇猛的将领。这两句诗意味着,虽然金国形势危急,但宋朝军队却迟迟未能采取果断行动,导致局势更加恶化。 颈联“渴闻天语十行札,尤觉家书万金直”,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和对家人的牵挂。“天语”指皇帝圣旨,“十行札”形容紧急文书;“渴闻”表现了诗人对朝廷决策的关注。“家书”指家人的来信,“万金直”表示极其宝贵。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听到朝廷积极抗战的消息以及家人平安的音信。 尾联“何时同秉江上犂,万里农桑吾愿毕”,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和平的期盼。“秉”意为执持,“江上犂”代表农具;“万里农桑”意指广阔的土地和丰收的景象。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与家人团聚,共同耕作,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也透露出对战乱平息、国家安定的深切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丁未春怀舍弟时在京师》,是南宋诗人朱松在丁未年(公元1167年)的春天创作的。 此时,正值宋金两国对峙时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朱松作为南宋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在这个春天里,思念起远在他乡的弟弟,心中充满了牵挂和忧虑。 朱松的弟弟朱熹,当时因为战乱而离家避乱,朱松在京师(即临安,今杭州)任职期间,一直关心着弟弟的安危,希望能与他团聚。然而,由于战乱的阻隔,兄弟两人无法相见,这让朱松倍感痛苦。 在这一年春天,朱松创作了这首《丁未春怀舍弟时在京师》,表达了他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这首诗中,朱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此衬托出他内心的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