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周锡咏魏南伯家葱茶韵
武夷十月尝先春,风生两腋撩诗人。
玉尘一缕轻且纯,不与凡味争比邻。
铛中碧玉涛涌银,七碗不厌烹啜频。
书窗假寐熟欠伸,重煎倍觉滋味匀。
吾乡此茗孰与伦,谁家却说江茶珍。
剥葱细切夸珠蠙,泛瓯更骋如铺璘。
不知珉玉难并陈,从来居上嗟积薪。
魏君胡为白头新,怀兄讵可论不均。
我虽曾沃齿下龈,不敢溢美忘乡津。
方圭圆璧当春晨,请君反本毋予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月份在武夷山品尝初春的茶叶,诗人在清风吹拂的两腋间感受到茶韵。
那如玉般纯净的一缕茶香,与俗世的味道迥然不同。
碧绿的茶叶在锅中翻滚,犹如波涛涌动,银光闪闪。七碗品尝后仍觉得回味无穷,频添火候。
书本前小憩,醒来后精神饱满,再次熬煮更是觉得茶味甘醇均匀。
我的故乡这茶无人能及,却不知谁家又将它誉为江南珍品。
细细切碎如同珍珠般的大小,漂浮在茶瓯中,宛如宝石般璀璨。
并非要贬低其他玉石,但它确实高人一等,地位难以动摇。
魏君为何说他是新手,面对兄长的问题又怎好评论公平与否?
我虽然喝过这种茶,但不敢过分赞美而忘记自己的来处。
珍贵的茶就像春天的早晨一样,请您不要责怪我引介这个美好的事物。
去完善
释义
1. 武夷:山名,位于福建武夷山地区,此处是借用该地著名的茶叶制作手法来形容茶叶的品质。
2. 十月:这里指秋天的十月。
3. 先春:春季之前的茶叶,即早春采摘的茶叶,往往品质最好。
4. 风生两腋撩诗人:形容茶香扑鼻,令人陶醉。
5. 玉尘一缕轻且纯:形容茶汤色清味甘。
6. 铛中碧玉涛涌银:形容煮茶的情景,以碧绿的茶汤喻波涛,以银光闪闪的水面喻波涛涌动。
7. 七碗不厌烹啜频:化用唐代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的“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描述喝茶的愉悦感觉。
8. 书窗假寐熟欠伸:描写在书房读书时偶尔小憩的状态。
9. 重煎倍觉滋味匀:重新煮过的茶味道更加均匀。
10. 吾乡此茗孰与伦:意思是我的家乡这款茶叶无人能敌。
11. 江茶珍:意指产于江南一带的茶叶珍品。
12. 剥葱细切夸珠蠙:形容切葱的细腻技巧。
13. 泛瓯更骋如铺璘:形容茶汤在茶杯中的形态。
14. 珉玉:低级玉石,此处用来形容普通的茶叶。
15. 嗟积薪:出自《庄子·外物》的成语,意为后来者居上。
16. 魏君胡为白头新:问魏南伯为何这么看重茶叶的好坏。
17. 怀兄讵可论不均:意指魏南伯关心兄长的心情是否公平。
18. 沃齿下龈:意思是品尝茶水。
19. 溢美忘乡津:过分赞美忘记自己的立场。
20. 方圭圆璧当春晨:比喻茶具的形状和茶叶的美妙口感。
去完善
赏析
《和赵周锡咏魏南伯家葱茶韵》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诗,主要描绘了品茗的愉悦体验以及人生哲理。
“武夷十月尝先春,风生两腋撩诗人”:开篇诗人以“先春”的茶作比喻,彰显了茶的品质之高。“风生两腋撩诗人”则突显品茗所带来的舒畅之感。
“玉尘一缕轻且纯,不与凡味争比邻”:形容茶汤之美,有如“玉尘”般纯洁美好,且品质超群。
“铛中碧玉涛涌银,七碗不厌烹啜频”:描述茶叶在烹煮过程中翠绿的色泽与香气四溢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在品茗时品味的执着与喜爱。
“书窗假寐熟欠伸,重煎倍觉滋味匀”:言品茗带来的精神享受,仿佛在书窗小憩般宁静安详。再次烹煮茶叶时,感觉茶味更加醇厚。
“吾乡此茗孰与伦,谁家却说江茶珍”:诗人借此比较本地茶叶与其他地区的茶叶,凸显家乡茶叶之独特与美味。
“剥葱细切夸珠蠙,泛瓯更骋如铺璘”:通过剥葱切葱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茶的馨香之美。
“不知珉玉难并陈,从来居上嗟积薪”:借喻揭示了品茶如同鉴别美玉,并非凡品所能比拟。
“魏君胡为白头新,怀兄讵可论不均”:针对魏南伯的诗歌表达质疑,为何将老茶比作新人,因为时间流逝而认为茶叶的味道不同。
“我虽曾沃齿下龈,不敢溢美忘乡津”: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品尝过各种好茶,但依然不忘赞美故乡的茶叶。
“方圭圆璧当春晨,请君反本毋予嗔”:最后,诗人通过方圭圆璧的美妙比喻,邀请读者共同欣赏春天的美景及品味茶叶的美好。整首诗情感真挚、韵律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品茗的热爱和对故乡茶叶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赵周锡咏魏南伯家葱茶韵》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254年,即南宋宝祐二年。袁说友当时担任镇江府教授,在江南一带游历,与当地文人墨客交好,互相唱和。
在这段时间里,袁说友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寒,不得不放弃科举之路。后来,他得到了时任浙西提刑杨潜的赏识,推荐他进入太学深造。然而,袁说友在太学期间并没有取得显着的成就,一度陷入了困境。直到宝祐年间,他才在镇江府教授任上崭露头角,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
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承平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当时的茶叶贸易非常繁荣,茶文化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人通过与友人赵周锡的唱和,表达了对魏南伯家葱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品茗论道中的悠然自得的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