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吉老学士召赴崇政殿试举人
需宴经芳巳,严趋奉禁宸。
子亭参覆试,止辇奉周询。
玉取三烧粹,金求百汰真。
自惭诸老意,多頼洛阳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需要宴请经历过的花草,严格趋向于恭敬皇帝的地方。
孩子应该参加反复的测试,停下车子来接受全方位的询问。
寻找玉就要烧三次然后挑选精华部分,找金子要经过一百次提纯才能得到纯粹的真品。
自己感到惭愧的各方面的老人们的意愿,大多依赖于洛阳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宿所作,描绘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首联“需宴经芳巳,严趋奉禁宸”中,“需宴经芳巳”指的是在春天赏花宴之后,考生们经过紧张的复习,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而“严趋奉禁宸”则描述了考生们在考试前紧张而庄重的氛围中,期待着在皇宫的殿堂上接受皇帝的考察。
颔联“子亭参覆试,止辇奉周询”中的“子亭”是指考试的场所,“参覆试”则表示考生要在子亭中进行反复的考试。“止辇奉周询”则是说皇帝亲临考场,对考生进行全面的询问,体现了皇帝对选拔人才的重视。
颈联“玉取三烧粹,金求百汰真”是对选拔人才的严格要求进行了形象的比喻。玉石要经过三次烧制才能成为精华,金子要通过百次的淘洗才能取得纯真,同样,人才也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验,才能脱颖而出。
尾联“自惭诸老意,多頼洛阳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谦和对洛阳才子的赞美。诗人认为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应对这次考试,而对洛阳才子寄予厚望。这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年间,天圣二年(1024年),胡宿创作了这首名为《和吉老学士召赴崇政殿试举人》的诗歌。当时胡宿正担任国子监直讲一职,而吉老学士则是当时在朝为官的一位文人学者。
在这段时间里,胡宿作为一名学者、文学家和政治家,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在学术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他与吉老学士共同为朝廷选拔贤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首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责任意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正处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阶段。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选拔了一大批有才华的人才进入官场。这种氛围使得文人学士们更加关注国家的兴衰,关注民生疾苦。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切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作为文人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