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为了报答君主在黄金台上表达的信任与期望,战士们愿意手持宝剑,为君主献出生命。

去完善
释义
黄金台:古代燕昭王所筑,用来招贤纳士;玉龙:宝剑的代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画面感和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悲壮而雄浑的氛围。前两句以“黑云”象征敌人压境,“甲光”则表现了我军严阵以待的状态,形成了一种压迫与抵抗的张力。接下来,“角声满天”渲染了战场的肃杀气氛,“燕脂”与“夜紫”则用颜色的变化暗示时间推移,同时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后半部分中,“半卷红旗”与“霜重鼓寒”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艰苦,而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决心。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瑰丽,充分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在这个时期,李贺年仅二十出头,却经历了丧父之痛、科举失利等人生波折,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唐宪宗统治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官僚腐败现象。此外,边疆战事频发,国防问题严重。这些时代背景为李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得他能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作出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