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街鼓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的钟声响起,预示着太阳即将升起;傍晚的钟声响起,呼唤着月亮升起。
汉城的柳树映照着新帘,柏陵的燕子埋葬着香骨。
千年的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孝武秦王无法抵挡时间的流逝。
你的秀发和芦花一样美丽,独自守护着中国的南山。
多少次在天空中埋葬神仙,钟声相伴,时间无尽。

去完善
释义
1. 官街鼓:古代一种报时工具,用来报时。
2. 晓声隆隆催转日:早晨的鼓声隆隆,催促太阳升起。
3. 暮声隆隆呼月出:傍晚的鼓声隆隆,召唤月亮升起。
4. 汉城黄柳映新帘:汉朝的城墙上的柳树映照在新挂的帘子上面。
5. 柏陵飞燕埋香骨:柏陵的燕子埋葬了香花的骨头。
6. 磓发千年日长白:岁月流逝,千年的阳光变得漫长。
7. 孝武秦王听不得:孝武秦王无法听到这官街鼓的声音。
8. 从君翠发芦花色:翠发芦花是彼此的陪伴,只有他们能守护中国的土地。
9. 几回天上葬神仙:多少次在天上埋葬了神仙。
10. 漏声相将无断缘:时间的流逝,永无止境。

去完善
赏析
《官街鼓》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描绘官街鼓声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比晓鼓和暮鼓的声音,展现了官街鼓的壮观景象。同时,通过对汉代长安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首句“晓声隆隆催转日”,描绘了早晨官街鼓的声音,如同隆隆的雷鸣,催促着太阳升起。这句诗以动感的声音为画面,展现了官街鼓的活力。
次句“暮声隆隆呼月出”,描绘了傍晚官街鼓的声音,如同隆隆的呼唤,引导着月亮升起。这句诗以宁静的声音为画面,展现了官街鼓的宁静。
三句“汉城黄柳映新帘”,描绘了汉代长安城的景象,黄柳映照在新帘之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句诗以自然景观为画面,展现了官街鼓的历史背景。
四句“柏陵飞燕埋香骨”,描绘了柏陵飞燕的故事,它们埋藏着香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句诗以故事为画面,展现了官街鼓的沧桑感。
五句“磓发千年日长白”,表达了官街鼓的声音绵延千年,如同永恒的白日。这句诗以时间的长度为画面,展现了官街鼓的永恒。
六句“孝武秦王听不得”,表达了孝武秦王对官街鼓的声音无法抗拒,体现了官街鼓的强大影响力。这句诗以人物的反应为画面,展现了官街鼓的魅力。
七句“从君翠发芦花色”,表达了官街鼓的声音如同翠发芦花般美丽,令人陶醉。这句诗以声音的美感为画面,展现了官街鼓的韵味。
八句“独共南山守中国”,表达了官街鼓的声音如同南山一般,坚守着中国的传统。这句诗以声音的忠诚为画面,展现了官街鼓的品格。
整首诗通过描绘官街鼓的声音、景象和历史背景,展现了官街鼓的壮观景象和深刻内涵。李贺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官街鼓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官街鼓》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李贺身处其中,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和社会变革的无奈。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贺的人生际遇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脱颖而出,最后只得靠父亲的荫庇做了个九品芝麻官。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力日渐衰弱,藩镇割据严重,宦官势力崛起,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贺通过对官街鼓的描绘,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