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北平公挽歌
木落园林旷,庭虚风露寒。北里清音绝,南陔芳草残。
远气犹标剑,浮云尚写冠。寂寂琴台晚,秋阴入井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落叶洒满空旷的园林,庭院中显得空荡,凉风习习,露水晶莹。
北方的音乐已经停歇,南方的路边草地也已渐渐枯黄。
远方似乎还留有剑客的气概,天上的浮云就像那侠士的头巾。
寂静的夜晚,独自在古旧的琴台旁,秋天的阴郁已悄然笼罩在井栏之上。
去完善
释义
"木落园林旷,庭虚风露寒。"中的“北里”:指京城里的富豪人家居住的地方,泛指富庶繁华的地区。
"北里清音绝,南陔芳草残。"中的“南陔”:指故乡,也可理解为离散,离别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故北平公挽歌》是唐朝诗人上官仪所写的一首悼念故人的挽诗。诗歌以秋季的萧瑟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落叶飘零的园林、空旷寂静的庭院和寒冷的风露,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悲伤的氛围,以此表达对逝去者的哀悼之情。
在第二句中,“庭虚风露寒”中的“虚”字强调了空寂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生命之无常。第三句“北里清音绝”与第四句“南陔芳草残”分别用“清音绝”和“芳草残”来表达逝者生命的终止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第五句“远气犹标剑”中的“标剑”意味着英勇之气,而“浮云尚写冠”则暗示着逝者生前的尊贵地位。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
最后两句“寂寂琴台晚,秋阴入井干”则以深秋的琴台和阴暗的井干为象征,进一步强调了对逝去者的哀思。整首诗以其沉郁的情感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悼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故北平公挽歌》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上官仪为悼念已故的北平公而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唐高宗时期(650年-683年)。
在这一时期,上官仪担任了皇帝的御用文人,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然而,好景不长,后来因宫廷政变,上官仪受到了牵连,被贬为民。虽然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对诗歌的热爱。
在唐高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这一时期的诗人更加注重诗歌的形式和技巧,力求在诗歌中体现出丰富的人生哲理。在这种背景下,上官仪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他在《故北平公挽歌》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