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颍川公秋夜
泬寥空色远,芸黄凄序变。涸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万籁含宵唤。峻雉聆金柝,层台切银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辽阔的天空呈现出遥远的景色,黄色的叶子在凄凉的季节里改变。干涸的水边落下孤单的大雁,狂风送走回巢的燕子。千年的光阴流转如夕阳的美景,万种声音在深夜里呼唤。高峻的山丘传来金色的柝声,层层的台阶切割着银色的箭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泬寥:指旷野无人的空旷景象。
2. 芸黄:形容植物枯黄的样子,这里指的是秋天。
3. 涸浦:干涸的水边。
4. 长飙:猛烈的秋风。
5. 巢燕:筑巢在人家屋梁上的燕子。
6. 千秋:千年。
7. 万籁:各种声音。
8. 峻雉:高高的城墙。
9. 金柝:古代金属制的报时器。
10. 层台:高台。
11. 切银箭:形容月光照射到银白色的箭上。
去完善
赏析
《奉和颍川公秋夜》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景的诗。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泬寥空色远”、“芸黄凄序变”等,展现了秋天的空旷寂寥和万物凋敝的景象。同时,通过“涸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等句子,表达了候鸟南飞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了秋天萧瑟的氛围。
此外,诗人以“千秋流夕景”、“万籁含宵唤”的笔触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深邃,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无穷。而“峻雉聆金柝”、“层台切银箭”两句则以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的夜晚,感受到深秋的凉意。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夜景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惆怅之情,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秋天的韵味和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颍川公秋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上官仪所作。此诗创作于唐高宗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诗歌的创作方面,文人墨客们注重技巧的运用,追求形式的完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上官仪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文采横溢,才华横溢。在他的诗作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更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在这首《奉和颍川公秋夜》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朝的国力强大,人民生活富裕,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们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追求个性的张扬,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