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夜泊寄福建提刑章屯田思钱塘春月并游
夙昔神都别,于今浙水遭。
故情弥切到,佳月事追遨。
太守才贤重,清明土俗豪。
犀珠来戍削,征鼓去啾嘈。
湖树涵天阔,船旗罥日高。
醉中春渺渺,愁外夕陶陶。
新曲寻声倚,名花逐种褒。
吟亭披越岫,梦枕觉胥涛。
论议刀矛快,心怀铁石牢。
淹留趋海角,分散念霜毛。
鲈鲙红随筯,泷波渌满篙。
试思南北路,灯暗雨萧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告别神都,如今在浙水重逢。
旧日的情谊越发深切,美好的月夜共叙心事。
太守才华横溢受人敬重,清明时节当地的习俗热闹非凡。
犀珠珠宝引来众人围观,行进中的战鼓声此起彼伏。
湖面树木参天,船只的旗帜高高飘扬。
醉意之中春意盎然,离愁之外夕阳西下。
寻找新的旋律聆听,赞美各种名花的魅力。
吟诗亭台如同翻山越岭,梦中惊醒听到波涛汹涌。
议论如刀剑般犀利,心胸如同钢铁般坚强。
滞留海滨直至离别,牵挂着远方的友人。
品尝鲜美的鲈鱼佳肴,欣赏翠绿的山泉风景。
尝试思念远在他乡的你,风雨交加灯光昏暗。
去完善
释义
1. 神都:指河南洛阳,隋唐两朝的国都。
2. 于今:到现在。
3. 浙水:即浙江,古时的钱塘江。
4. 追遨:追忆过去游玩的情景。
5. 太守:古代官职,这里指的是福州知州。
6. 犀珠:犀角制成的珠子,用于比喻犀利的言论。
7. 戍削:治理整顿。
8. 征鼓:出征的鼓声,比喻军事行动。
9. 啾嘈:形容声音嘈杂。
10. 湖树涵天阔:湖面宽广,树木茂盛。
11. 船旗:船只上的旗帜。
12. 罥日高:挂在高空中的太阳。
13. 春渺渺:春天的景色模糊不清。
14. 醉中春渺渺:在醉意朦胧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15. 梦枕觉胥涛:梦见自己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醒来。
16. 论议刀矛快:谈论问题时言辞犀利。
17. 心怀铁石牢:形容坚定的信念。
18. 淹留:长时间停留。
19. 海角:海边。
20. 分散念霜毛:思念分散各地的亲朋好友。
21. 鲈鲙红随筯:红色的鲈鱼料理伴随着筷子。
22. 泷波渌满篙:绿色的波浪拍打着船篙。
23. 南北路:通往南方和北方的道路。
24. 灯暗雨萧骚:灯光暗淡,雨水萧瑟。
去完善
赏析
《崇德夜泊寄福建提刑章屯田思钱塘春月并游》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蔡襄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旅途中所见的景色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夙昔神都别,于今浙水遭”,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神都(洛阳)以及如今遭遇的浙江山水。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离别的基调。
颔联“故情弥切到,佳月事追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这种情感在月色之下显得尤为浓烈。
颈联“太守才贤重,清明土俗豪”,赞美了太守的才德和高尚品质,同时也强调了清明节期间当地的民俗风情。
尾联“试思南北路,灯暗雨萧骚”,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重逢的思考,以及对于未来相聚的期待。这里的“南北路”暗示了作者与友人的分离,而“灯暗雨萧骚”则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崇德夜泊寄福建提刑章屯田思钱塘春月并游》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蔡襄于嘉祐元年(1056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在创作这首诗时,蔡襄刚被任命为杭州知州,负责治理钱塘江地区。在此之前,他曾担任过福建提刑使,对福建的地理、风土民情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首诗中,他以回顾的方式表达了对福建生活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即将上任的新职务的期待和憧憬。
从诗歌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蔡襄写给福建提刑章屯田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在钱塘江边过夜时的思绪。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如“山色藏深树,湖光隐浅莎”等诗句,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他还通过描述自己在福建的岁月,如“思君话通夕,灯火照船花”等诗句,表达了与章屯田深厚的友谊以及对他即将离开福建的留恋之情。
总之,这首诗以抒情的笔调,展现了蔡襄在任职福建提刑使期间的所思所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期待。它既是一首充满浓厚感情的书信体诗,也是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抒发人生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