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劳歌

标题包含
劳歌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身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齐名。 张耒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13岁时就写出了《函关赋》,受...查看更多
暧昧i
去完善

译文
夏日三月的天空中没有雨滴落下,云层堆叠却不见乌云,只有尘土飞扬。在深宅之中,午后静谧,无人打搅我的午睡。然而每当我想起身活动时,就会大汗淋漓。我不禁同情那些在街道上顶着烈日负重前行的百姓们,他们的筋骨如同拉满弓的十石强弩,弯曲得十分吃力。他们仅仅依靠一件破旧的衣衫遮挡后背,靠着出卖力气换取微薄的收入供养儿女。而那些衣着光鲜的人们把牛马高高挂在树上,唯恐它们的身躯被炎热所伤。这些人从未意识到,他们过得如此安逸,却不知那些受苦受累的劳动者生活是多么艰难。在这些勤劳朴实的人身上,我们才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和坚韧的力量。
暧昧i
去完善
释义
1. 暑天:炎热的夏天。 2. 元:通“原”,原本,原来。 3. 云头:天空。 4. 合:应该。 5. 深堂:幽深的房子,这里指房子里。 6. 忽怜:突然感到可怜。 7. 长街:长长的街道。 8. 负重民:挑重担的人。 9. 筋骸:筋骨,这里指身体。 10. 彀:拉满弓弦。 11. 十石弩:力量很大的弓箭。 12. 半衲:破旧的衣衫。 13. 遮背:遮挡背部。 14. 以力受金:用劳力换取金钱。 15. 人家:别的人家。 16. 系高木:绑在高处。 17. 惟恐:只怕。 18. 牛躯:牛的躯体。 19. 炎酷:炎热。 20. 天工:天生的才能。 21. 作民:造就人民。 22. 良久艰:很长时间以来的艰辛。
暧昧i
去完善
赏析
《劳歌》这首词描绘了夏季炎热天气下劳作者的辛勤场景,通过对比人与牛马的生存状态,传达了作者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首句“暑天三月元无雨”点明了季节和时间,“云头不合惟飞土”则形象地描述了天空中飘洒的尘土,展现了炎炎夏日中的干热景象。接下来的两句“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身先汗如雨”,描述了在室内无法躲避高温的人,一活动便大汗淋漓的情状,表现了暑热的难以忍受。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转向了街头那些辛苦劳作的人们。“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描绘了劳动者负荷重物的艰辛。他们的背上搭着破旧的短衣,以此遮挡阳光,以卖力气来换取生活所需,正如“以力受金饱儿女”所写的那样。同时,对比可见“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人们担心自家的牛马受到酷暑的影响,表现出了人不如畜的现象。 而“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一句更是深深揭示了劳动者的困境与无奈: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爱和保障。这首诗以深刻的洞察和真挚的情感,揭示了民间生活的艰辛,令人深思。
暧昧i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劳歌》是北宋诗人张耒于熙宁年间(1068-1077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纷繁复杂。 张耒在此时期经历了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他的才学受到宋神宗的赏识,于熙宁四年(1071年)考中进士,进入官场。然而,他在政治上支持保守派,对王安石的改革政策持异议,导致在官场上屡屡受挫。期间,他还因为受到牵连而遭到贬谪。 在此时代背景下,张耒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对人世沧桑有敏锐的洞察力。他以诗为武器,描绘百姓疾苦,揭露统治者的腐败,抒发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这首《劳歌》即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以劳作者的视角,展现了底层百姓的辛劳与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暧昧i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