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中偶成四首
天低芳草接浮云,万柳含烟翠不分。
燕子归时花遍落,暮云和雨入黄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低垂,草地上的绿色与漂浮的白云相接,柳树含烟,绿色朦朦胧胧无法分辨。当燕子归来之时,花儿已经凋谢遍地;傍晚时分,云朵与细雨一同进入黄昏的天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芳草:指春天生长的草本植物,也指绿色草地。
2. 浮云:飘动的云彩。
3. 万柳:形容柳树数量众多。
4. 含烟:烟雾笼罩的样子。
5. 翠不分:形容绿色浓郁,难以区分。
6. 燕子:一种鸟类,以昆虫为食。
7. 花遍落:形容花朵凋谢。
8. 暮云:傍晚的云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雨中的景象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天空低垂,芳草与浮云相接;柳树含烟,绿意盎然。此时正值春天,燕子归来,花儿凋谢,这美丽而略带哀伤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轮回。暮云和雨一同进入黄昏,给人一种宁静、沉思的感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雨中偶成四首》是宋代诗人张耒在仁宗嘉祐末年所作。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生逢北宋时代,身处文人政治氛围浓厚的士人阶层。
张耒在这一时期遭遇了一些人生波折。他的好友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黄州,张耒亦受牵连,被降职为房州宜城县令。在任上,张耒心灰意冷,难以适应边地环境。幸运的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逐渐适应了环境,也逐渐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在这段时间里,整个国家也正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宋仁宗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北宋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随着统治阶级的腐化、官僚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一背景对张耒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其意识到社会矛盾的存在以及改革的必要。
在这种环境下,张耒以春雨为主题,写下了这组《春雨中偶成四首》。这四首诗描绘了春雨中的景致和心情,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展现了张耒在这时期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