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
是处箫声破碧云,翠梅依旧锁闲春。
东风不负庭前柳,只负年年看柳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此处悠扬的箫声穿透碧云蓝天,翠绿欲滴的梅花仍然锁住那一片宁静的春天。春风依然吹拂着庭院前的柳树,却辜负了每年前来观赏的人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浚:宋朝文人。
2. 是处:此处。
3. 箫声:指春天的声音。
4. 碧云:比喻天空的云朵。
5. 翠梅:绿色的梅花。
6. 依旧:依然,还是。
7. 锁:锁住,封闭。
8. 闲春:悠闲的春天。
9. 东风:春风。
10. 庭前柳:庭院前的柳树。
11. 年年:每年。
12. 看柳人:观赏柳树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春词”为题,描绘了春天里的景象和情感。首句中的“是处箫声破碧云”描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碧空如洗,悠扬的箫声回荡在其中。紧接着的“翠梅依旧锁闲春”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敏感和细致观察,翠绿的梅花如同春天的使者,虽然美丽却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
诗的三四句“东风不负庭前柳,只负年年看柳人”中,“东风不负庭前柳”点明了春天的温暖和活力,而“只负年年看柳人”则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因为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让他感到一丝遗憾与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词》是南宋诗人吴浚所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的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宋王朝建立后,虽然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北方领土被金国占领,使得南宋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吴浚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的诗歌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在个人际遇方面,吴浚一生淡泊名利,曾担任过一些小官职,但由于性格耿直,不被官场所容,最后选择辞官回乡。他在回乡期间,经常游历山水,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些美景之中,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总的来说,《春词》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下诞生的。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