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苑焙呈高计使谢庾使 其一
急雨收声霁景开,蓬仙岭客岛云来。
千丛撷秀牙铺雪,万臼研膏杵震雷。
池上落英留绿叶,眼中飞絮点苍苔。
去年醉墨今重看,笑领诗翁潋滟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雨停息景色清新,群山云雾环绕在岛屿之间。
千株美景如同白雪覆盖的大地,万颗稻谷如雷鸣般收割。
池塘边的花朵落下留下绿叶,眼中飘来的柳絮轻轻落在青苔上。
去年的墨迹如今再看,仿佛感受到诗人把酒言欢的场景。
去完善
释义
1. "急雨收声":"急雨"指的是急促的雨。"收声"是停止的意思。这句描述的是骤雨过后,天气放晴的场景。
2. "霁景":"霁"意为雨后放晴。"景"指景色。这句话意思是雨停后,景色明亮起来。
3. "蓬仙岭客岛云来":"蓬仙岭"是一个地方名,这里借指北苑茶园所在的山岭。"客"指的是作者自己。"岛云"是指云雾缭绕的景象。
4. "千丛撷秀牙铺雪":"千丛"形容茶树的数量多。"撷秀"指挑选出优质的茶叶。"牙铺雪"形象地描绘了茶叶上的白毫。
5. "万臼研膏杵震雷":"万臼"比喻加工茶饼的过程繁多。"研膏"是将茶饼捣碎使之成膏状。"杵震雷"形容捣茶时声音大如雷鸣。
6. "池上落英留绿叶":"池上"指的是水池边的景象。"落英"是指凋落的花瓣。"留绿叶"是说花瓣落下后留下的绿叶。
7. "眼中飞絮点苍苔":"眼中"意味着作者的视角。"飞絮"指飘落的柳絮。"点苍苔"表示柳絮落在苍翠的苔藓上。
8. "去年醉墨今重看":"去年醉墨"是指去年写就的诗文。"今重看"意味着现在又重新审视这些诗文。
9. "笑领诗翁潋滟杯":"笑领"表示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诗翁"是对诗人的尊称。"潋滟杯"指美酒。整句话表达出作者对诗歌的热爱以及享受宴饮聚会的氛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苑焙的美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观与人工劳作相结合,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首联“急雨收声霁景开”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象,预示着接下来的景色将是明媚动人的。接着,“蓬仙岭客岛云来”一句,形象地描述了云雾缭绕的岛屿风光,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受。
颔联“千丛撷秀牙铺雪,万臼研膏杵震雷”则进一步展示了茶园的生产场景,千丛茶树如同披上了白雪般,彰显了其勃勃生机;而万臼研膏的过程,如同雷鸣一般,显现出劳动的辛勤。这一联不仅表达了对茶叶的喜爱,也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颈联“池上落英留绿叶,眼中飞絮点苍苔”描绘了春夏之交的景象,绿色的茶叶落在池面上,点缀着绿色的叶片;飞舞的柳絮轻轻拂过苍苔,给大地带来了生机。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体现了季节变换的动人之处。
尾联“去年醉墨今重看,笑领诗翁潋滟杯”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品佳茗的愉悦心情,去年的醉墨重现在眼前,仿佛还在昨日,而今又能共享这美好的时光,无疑是人生一大快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北苑焙呈高计使谢庾使 其一》是南宋诗人赵汝腾在公元1248年所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正值金国南侵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赵汝腾在诗歌中以登北苑焙的场景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在这个特殊时期,赵汝腾作为一名士人,肩负着民族的使命和责任。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曾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为国家献策献力。然而,面对国家的内外忧患,他深感无力回天,只能以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赵汝腾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这首《登北苑焙呈高计使谢庾使 其一》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在诗歌中,他以登北苑焙的所见所闻为引子,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担当精神和忠诚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