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郊
冬郊见初晴,空林夕阳软。
归牛无人驱,欲涉行转缓。
新藁明屋山,失喜鹊争唤。
绝胜门外人,流冗及岁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冬日郊外初见晴朗,空旷树林沐浴夕阳柔和温暖。
归来的耕牛无人驱赶,想要涉水行走却显得脚步迟缓。
新鲜稻草铺满房屋周围,一只失落的喜鹊正奋力鸣叫呼唤。
这样的景致远胜过门外的纷扰世界,人们在这宁静中度过一年最后的纷扰时刻。
去完善
释义
《冬郊》:该诗选自明朝诗人黄文雷的《黄清宪集》。这首诗歌描绘了冬日郊外的景色与景象。
1. 冬郊:指的是冬季郊外的地方。
2. 见初晴:看到刚刚放晴的天空。“见”在这里作使动用法,意为使得看到。
3. 空林:空旷的树林。
4. 夕阳软:形容夕阳的柔和光线。"软"这里指光线柔和。
5. 归牛:回家耕牛。
6. 无人驱:没有人驱赶它。
7. 欲涉行转缓:想渡过河去,行动却变得迟缓。"转"表示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这里指变得。
8. 新藁:新的麦草。"藁"即麦草。
9. 明屋山:照亮了屋顶和山坡。
10. 失喜鹊争唤:喜鹊在争吵争夺食物。"失"通"嘻",喜鹊叫声。
11. 绝胜门外人:远胜过城外的人。"绝胜"意为远远胜过。
12. 流冗及岁乱:意指奔波劳碌的人们在年末仍然混乱不堪。"流冗"指流浪者,"岁乱"即年末混乱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郊外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的厌恶。首句“冬郊见初晴”点明了时间地点,一个冬天的午后,阳光初照在郊外,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接下来两句“空林夕阳软,归牛无人驱”,诗人用“软”字来形容夕阳的柔和,使得整句诗意境深远,同时也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归牛无人驱,欲涉行转缓”,诗人在此表现出对农耕生活的关怀,归牛走在回家的路上,没有人为它驱赶,悠闲的步伐显得十分从容。接下来的两句“新藁明屋山,失喜鹊争唤”,是对乡村田野的深入描绘,明亮的屋顶映衬着远处的山峦,喜鹊在争夺着枝头,这美丽的画面与上一句的田园气息相呼应,使整首诗更加和谐。最后两句“绝胜门外人,流冗及岁乱”,诗人表达了对城市喧嚣的不满,认为乡村的生活远胜于城市中的人们,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郊》是南宋诗人黄文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入侵,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诗人黄文雷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没有考上进士,这使他感到失望和痛苦。然而,正是这段人生的经历,使他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首诗中,黄文雷通过对冬郊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他用“霜风吹草木,岁晏物皆槁”来形容冬天的寒冷,用“云尽天空阔,江平地望遥”来表达对远方的向往。这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他也通过“独树归鸦早,前村得火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冬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诗人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