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立

标题包含
晚立
独游得荒蹊,晚意与心会。 水声远才闻,山色静可对。 鸟语林塘边,犬鸣篱落外。 柴门未须关,月在东峰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游览寻得荒僻小路,傍晚时分内心宁静和谐。 远远地传来水的声音,静静的山色相对而望。 鸟儿在树林池塘边啼叫,狗儿在篱笆外吠鸣。 柴门不用关闭,月光在东边的山峰背后照耀。
去完善
释义
1. "独游":独自游玩。 2. "荒蹊":荒芜的小路。 3. "晚意":傍晚时的意境或心情。 4. "水声远才闻":远方的流水声才能听到。 5. "山色静可对":静静地欣赏山景。 6. "鸟语":鸟儿的叫声。 7. "林塘":树林和水池。 8. "犬鸣":狗吠叫的声音。 9. "篱落":篱笆。 10. "柴门":木制的简陋门户。 11. "东峰":东方的山峰。
去完善
赏析
《晚立》是南宋诗人黄文雷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歌表现了作者在晚风中漫步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对声音、颜色和动物活动的观察,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首联“独游得荒蹊,晚意与心会”点明了诗人独游时的心境和场景。诗人独自游览,找到了一条荒僻的小路,感受到了傍晚时分的美景与自己内心的共鸣。 颔联“水声远才闻,山色静可对”描述了诗人聆听远处的水声,欣赏眼前的山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也传达出他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颈联“鸟语林塘边,犬鸣篱落外”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周围的景象。鸟儿在树林和水塘边欢快地啼鸣,狗儿在篱笆外面吠叫,这些声音为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尾联“柴门未须关,月在东峰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诗人将柴门关上,任凭月光洒在东边的山峰上。这一句诗寓意着诗人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立》是宋代诗人黄文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60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代,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北方由金国统治,南方则是南宋王朝的天下。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然而,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却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词人。 诗人黄文雷生活于这个时代,他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早年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后来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成为了一名官员。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在《晚立》这首诗中,黄文雷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以“立”为主题,形象地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态度和乐观精神。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文字,成为了宋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