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石
赑屭窗前石,参差类虎螭。
秋晴藓可剥,岁晏竹相宜。
要自山川出,那知陵谷移。
摩挲群玉瘦,风助马王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矗立在窗前的石头,形状错落有致的像老虎和龙一样。
秋天晴朗时,青苔会显得更为鲜明,冬季竹林则与之相得映彰。
这块巨石来自山川之中,它并不知晓山水已历经沧桑。
抚摸着这块犹如玉石般的瘦骨嶙峋的巨石,它的故事如同风吹过马王堆一样的悲凉。
去完善
释义
1. 赑屭: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乌龟,喜欢负重。此处借指窗前的石头。
2. 虎螭:老虎和螭龙,比喻石头形状奇特,犹如猛兽。
3. 秋晴:秋天的晴天。
4. 藓可剥:苔藓在晴天时可以剥落。
5. 岁晏:年终之时,这里指冬天。
6. 相宜:相互适合。
7. 要自:要看从何处来说。
8. 山川:山和水,泛指自然景色。
9. 陵谷:丘陵和山谷,指地形的变化。
10. 摩挲:抚摸。
11. 群玉:指众多美好的事物,这里指石头的纹理。
12. 马王:指马王堆,位于湖南长沙市东郊四公里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地。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中国汉代历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去完善
赏析
《古石》是南宋诗人黄文雷的一首描绘古老岩石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窗前古石的细致描绘,表达了时光流逝、自然变迁的感慨。
首先,诗人以“赑屭窗前石”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这块古石的形状和位置。接着,通过“参差类虎螭”的描述,表现出这块石头峥嵘险峻的特点。诗人在观察这块古石时,还注意到“秋晴藓可剥,岁晏竹相宜”的自然现象,暗示着四季变换和时光的推移。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要自山川出,那知陵谷移”意味着大自然的力量无法抗拒,而人类对这种力量的认知却是有限的。最后两句“摩挲群玉瘦,风助马王悲”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哀伤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石》是宋朝著名诗人黄文雷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78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诗人黄文雷生活在偏远的江南地区,担任地方官职,负责治理当地政务。
在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江南地区作为当时的富庶之地,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聚集于此。黄文雷作为其中的一员,对于家乡的山水风光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创作了大量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
《古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家乡闲逛时,偶然发现的一块古老的石头。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这块普通石头赋予了生命力,使其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同时,诗人通过对古石的描绘,表达了对于时间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