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醉僧图
僧之饮酒,地狱咫尺。
此僧饮酒,天龙辟易。
僧之饮酒,背面扺讳。
此僧饮酒,口角觱沸。
披毛带角即不理,倒阶卧路而已矣。
一生般若几杯汤,个是逃禅真法子。
不忧兜率不着渠,只忧兜率无酒酤。
临行自谤不羞耻,至今留与人画图。
画图得龙眠,画形兼画意。
君看阿堵中,如如元不死。
是卧是死谁得知,手中尚记携鸱夷。
翻河倒海不救渴,安得余沥流于斯。
我观此僧面孔真滑稽,醉中定解草圣并赋诗。
当其幕天席地时,惜无人以笔墨随。
纷纷散圣今何为,頼有一醉留其奇。
君不见夜雨闭门难学柳下惠,又不见背水置阵古来惟有韩将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僧人喝酒,距离地狱仅一步之遥。
这位僧人豪饮,就连天龙也要退让。
僧人饮酒,背后亦难掩饰。
这位僧人喝酒,口角湿润如同煮开的水。
披毛戴角的牲畜皆可不理会,倒在台阶上或路上就算了。
一生的智慧就如几碗汤水,这才是真正的逃禅之法。
不担心兜率宫得不到他,只担心兜率宫没有酒卖。
走之前自我嘲讽不觉得羞耻,现在还能给人留下画作。
画作中的龙眠生动形象,既有形状又有意境。
你看那画中,原本已死的角色仍然活着。
是睡是死谁知道呢,手上还拿着酒壶。
就算翻山倒海也解决不了口渴问题,怎么能有余沥流在这里。
我看这个僧人脸孔真滑稽,喝醉了还能理解草书和写诗。
当他像天幕一样覆盖大地时,可惜没有人跟随他的笔墨。
分散在各处的贤人如今在做什么呢,幸运的是他们因为一醉留下了奇珍异宝。
你没有看到夜雨敲门难以模仿柳下惠吗,你又没有看到背水列阵自古只有韩将军能做到吗。
去完善
释义
1. 黄文雷:南宋诗人。
2. 题:这里是题目或题目的意思。
3. 醉僧图:描绘僧人醉酒的图画。
4. 僧之饮酒,地狱咫尺:这里的“咫尺”意为距离很近。僧人的喝酒行为使他与地狱的距离变得非常近。
5. 天龙:这里指佛教中的神祇。
6. 辟易:避开、避让。
7. 背面牴讳:意为背后遭人诋毁。
8. 口角觱沸:形容嘴里充满泡沫状的东西。
9. 披毛带角:这里指妖魔鬼怪的形象。
10. 不理:即不管、不理会。
11. 倒阶卧路:指倒在地上,躺在道路上。
12. 般若:佛教中的智慧。
13. 汤:热水、热汤。
14. 逃禅:逃离寺庙生活。
15. 个是:这是。
16. 法子:办法、方法。
17. 不忧兜率不着渠:兜率,佛教中天神居住的地方;着渠,找到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用担心找不到神仙居住的地方。
18. 背水置阵:古代兵法战术之一,这里指背水一战的意思。
19. 草圣:草书高手。
20. 赋诗:写诗、创作诗歌。
21. 幕天席地:意思是把天空当作帐幕,把大地当作席位。
22. 赖有:幸亏有。
23. 散圣:圣贤之士。
24. 闭门难学柳下惠:指在家中不能模仿柳下惠的行为。
25. 背水置阵古来惟有韩将军:指背水一战的故事只有韩将军能做到。
去完善
赏析
《题醉僧图》这首诗歌以一幅描绘醉酒僧侣的画作为主题,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意象,表现出了作者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首先,作者通过对不同状态的僧侣饮酒的对比,强调了“此僧饮酒”的独特之处,表现出这位僧侣不拘泥于传统、放荡不羁的性格特点。接着,通过描述僧侣的举止、言谈以及他对酒的需求,进一步展现了他不拘小节、豪放磊落的精神风貌。而画作中的僧侣,则以“如如元不死”的形象传递出生命的顽强和不息。同时,作者还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僧侣与古人相比,凸显了醉酒僧侣的独特价值。最后,通过对画作的赞美,以及对醉酒僧侣的不拘一格、倜傥风流的称颂,揭示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不拘泥于世俗,追求本真,活出自己的精彩。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是对一幅画作的欣赏和评价,更是诗人对自己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深度表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醉僧图》是南宋诗人黄文雷创作的一首描绘酒僧形象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左右的南宋时期,正值宋朝南渡之后的历史时期。当时,国家局势动荡,百姓生活困苦,知识分子在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中,佛教逐渐成为他们的信仰之一。在这种背景下,酒与僧的形象常常被文人们用于表达他们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
诗人黄文雷在此诗中将“醉僧”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他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悟。从诗人的生平来看,他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然而,尽管他颇具才学,但在科举考试上却屡屡受挫,这使得他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因此,当他看到这幅《醉僧图》时,便有感而发,借醉僧之形象,抒发自己内心的无奈和愤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