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泉僧定诸

标题包含
寄泉僧定诸
赤城山去刺桐城,还往都无一月程。 日日焚香遥稽首,五更河露湿人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赤城山前往刺桐城,来回不过一个月的旅程。 每天都点燃香火朝拜,五更天时的露水打湿了衣裳。
去完善
释义
1. 赤城山:山名,位于今浙江省天台县北,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2. 刺桐城:即泉州,位于今福建省,因古时有刺桐树而得名。 3. 稽首:古代一种敬礼方式,叩头至地,表示对神明或尊长的敬意。 4. 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为夜尽之时,大约凌晨三至五点。 5. 河露:指河水蒸发的水汽,这里形容清晨的露水。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泉僧定诸之间深厚情谊的诗。诗中,诗人以赤城山和刺桐城为背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赤城山去刺桐城,还往都无一月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泉僧定诸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会因为距离而疏远。 接下来的"日日焚香遥稽首,五更河露湿人衣"两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每天为泉僧定诸烧香祈祷的场景,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这里的"五更河露湿人衣"不仅描绘了清晨的露水沾湿了诗人的衣裳,也象征了诗人为友情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寄泉僧定诸》,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是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的作品。 在这段时间里,白居易的个人生活颇有些波折。他在官场屡遭排挤,先是被贬为江州司马。虽然这个职位看似不高,但却是远离朝廷权力中心的一个闲职。他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表达郁闷心情和理想破灭的诗作。然而,在此期间,他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泉僧定诸等,这让他感到一丝慰藉。 这一时期的唐朝社会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局面。唐宪宗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恢复国家的繁荣。但由于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努力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转向佛教寻求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