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
松门石径乱云粘,四顾蓝光冷射簷。
鏁雾楼台阴自润,啸风猿鸟韵相兼。
寒岩路僻凭僧指,古篆香残待客添。
须信苾蒭堪爱处,满阶芳草正纤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松门的石头小路上,云雾缭绕,环顾四周,蓝光照在屋檐上显得格外寒冷。云雾中的楼台被阴影覆盖显得潮湿,风声和猿鸣混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韵律。在这偏僻的山路中,我们依赖僧人引导前行,古老的篆体文字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气息,客人需要在心中填充这个历史。必须相信,这就是值得爱的草木与岩石的地方,满地的芳草散发着生机。
去完善
释义
1. 松门:寺院门前的松树,这里代指寺院。
2. 石径:由石头铺成的道路。
3. 乱云粘:形容云彩散乱地停留在山间的景象。
4. 四顾:四处张望。
5. 蓝光:指太阳光照射在山林间的蓝色光线。
6. 冷射簷:冰冷的阳光照在屋檐上。
7. 鏁雾:笼罩在山间的雾气。
8. 楼台:佛教建筑,指寺庙。
9. 阴自润:指湿气滋润寺庙。
10. 啸风:风吹过发出的声音。
11. 猿鸟韵相兼:形容风声与猿猴、鸟类的叫声交织在一起。
12. 寒岩:寒冷的岩石,这里指寒冷的山谷。
13. 路僻:偏僻的小路。
14. 凭僧指:依赖僧人指引。
15. 古篆:古代字体的书法,这里指寺庙里的题字。
16. 香残:香气消散。
17. 待客添:等待客人来增添香料。
18. 苾蒭:一种香草,佛教常用,比喻信仰坚定的人。
19. 爱处:喜欢的地方。
20. 满阶芳草:指台阶上长满了花草。
21. 纤纤:细长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曾会对香积寺的描绘与感慨。首联以“松门石径”和“乱云粘”的意象铺陈出香积寺周边的景致,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而“四顾蓝光冷射簷”则是对寺庙气氛的微妙刻画,令人感受到宁静与幽寂。颔联中,诗人通过“鏁雾楼台”、“阴自润”以及“啸风猿鸟”、“韵相兼”的表现手法,巧妙地表达了香积寺内静中有动、动中带静的特质。颈联“寒岩路僻凭僧指”意味着在险峻的山路上行走时,只有依靠僧人的指引才能找到方向,表达了诗人在求佛问道中的虔诚心态;而“古篆香残待客添”则是表达对佛教信仰的坚守以及对过往来客的期待。尾联“须信苾蒭堪爱处,满阶芳草正纤纤”表明了诗人在此境地中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宗教的神秘力量。整首诗通过对香积寺的描绘,表达出了诗人对于佛法的领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香积寺》是曾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曾会在他经历了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创作的。
在这个时期,曾会的生活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朝廷的官员,但由于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政治腐败的愤怒,他辞去了官职,过上了隐居生活。在隐居期间,他曾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其中包括香积寺。香积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刹,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传说而闻名于世。
在南宋末年,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朝廷的腐败、战争的威胁以及人民生活的困苦,都让曾会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然而,他在游览香积寺时,看到了寺庙的古老建筑和僧侣们的虔诚祈祷,这些景象让他感受到了宁静和平静。
因此,在《香积寺》这首诗歌中,曾会通过对香积寺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香积寺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总的来说,这首诗是曾会在经历过人生波折后,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