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云高

标题包含
晚云高
秋尽江南叶未凋。晚云高。青山隐隐水迢迢。接亭皋。 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玉人何处教吹箫。可怜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他出生于一个武官世家,其父贺令仪曾任右班殿直。 贺铸年轻时以文才闻名,但科举考试并不顺利,直到34岁才中进士。历任右班殿直、...查看更多
dpuser_51959157300
去完善

译文
江南的秋天即将结束,树叶还未凋零。傍晚的天空中云朵显得很高远。青山若隐若现,绿水悠悠长流。在岸边,有一座亭子。 那是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我在二十四桥上停泊了船。那位佳人现在在哪里教别人吹箫呢?这美好的夜晚真是让人怜爱。
dpuser_51959157300
去完善
释义
1. 江南:这里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 2. 隐:隐约。 3. 迢迢:形容距离遥远。 4. 亭皋:水边的平地,这里指江边。 5. 二十四桥:扬州的著名景点之一,相传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里的桥有二十四个桥孔。 6. 兰桡:木船的桨,这里代指船只。 7. 可怜:可惜。
dpuser_51959157300
去完善
赏析
《晚云高》以秋季的江南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遥远过去的一段美好时光的怀念。在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中,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怅惘。同时,诗中提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和“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描绘了一幅朦胧而神秘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在寻找过去的美好记忆。最后,“可怜宵”则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惋惜与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dpuser_51959157300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云高》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00年左右,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贺铸曾任监酒税官职,因为性格刚直,被贬谪到远州,远离了政治中心,这对他的心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内外交困。国内方面,由于官僚腐败和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起义频发;国外方面,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对北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纷纷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内心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关怀。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贺铸以“晚云高”为主题,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词中“落照双禽舞”、“暗垂珠露”等意象,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美好,又蕴含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dpuser_51959157300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