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渡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留下缰绳,举杯送别。泪水满面,手捻青梅。轻声询问何时归来。弦筝之曲如同飞雁,今夜为谁而鸣。
你要离开了,去往远方的蓬莱仙境。相隔千里,信音难通。思念成疾的情感涌上心头。带着烦恼,找一个机会,送到你身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征辔:远行者的马缰绳。这里指代将要离去的人。
2. 送离杯:送别时的酒。
3. 捻:揉碎。这里表示极度悲伤的心情。
4. 青梅:一种果实,此处比喻离别之情。
5. 秦筝:古筝的一种,原产于秦国,故称秦筝。
6. 雁促:筝弦如雁行排列整齐。
7. 排:安排、安排时间。
8. 远蓬莱:代指遥远的地方。
9. 千里地:距离很远。
10. 信音乖:书信、消息断绝。乖,违背。
11. 相思成病:因思念过度而生病。
12. 和烦恼:带着烦恼。
13. 寻个便:找个方便的机会。

去完善
赏析
《芳草渡》是南宋词人贺铸的作品。这首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别离的情景和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词的上片通过“留征辔”、“送离杯”、“捻青梅”等细节描写,表现出主人公在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尤其是低声问对方何时归来,更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情深意切。而“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则暗示着在这个离别的夜晚,他们的情绪如同急促的筝音,难以平静。
词的下片,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情人的深深思念。她想象着对方远离自己,身在千里之外的蓬莱仙境。然而,距离使得他们的信息传递变得困难,彼此间的思念之情愈加深重。以至于主人公因思念成疾,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将这种烦恼排解出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芳草渡》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一首描绘离愁别绪的名篇。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098年至1110年之间,即北宋哲宗元祐时期至徽宗崇宁时期。在这个阶段,贺铸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他的政治生涯在波澜诡谲的时局中几经浮沉,这使他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感慨。
与此同时,北宋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朝廷内外动荡不安。作为一位敏锐的词人,贺铸无法忽视这些现实问题,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时代命运的忧虑。他借助《芳草渡》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