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拟老杜诸将 其二

标题包含
再拟老杜诸将 其二
援师连夕解诸罗,五月重围久枕戈。万死虫沙今更活,一城雀鼠已无多。樵苏渐出炊原树,胔骼新移葬野莎。回首无须更思痛,国恩深处比沧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清朝著名学者、诗人,与袁枚、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 早年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于雍正五年(1727年)中举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查看更多
ShanghaiVisitor2016
去完善

译文
持续的战争让学生们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们身处险境,生命受到威胁,五月份长久的战斗中,生活毫无保障,甚至连一日三餐都难以解决。无数的战士在战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城市的居民也所剩无几。最近战况稍微好转,他们开始能够用树木做饭,也能安葬死去的人。回首这段痛苦的回忆,他们不再过于伤痛,因为他们知道,国家的恩情和他们对国家的忠诚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ShanghaiVisitor2016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援师:援助的军队。 2. 连夕:连续的夜晚,表示时间持续。 3. 诸罗:古代地名,现为台湾省台南市。 4. 万死虫沙:形容历经苦难而重生。 5. 雀鼠:指敌人或敌人营地。 6. 樵苏:柴草,这里代指士兵吃饭的问题。 7. 炊原树:在树上做饭。 8. 胔骼:尸体。 9. 野莎:野草。 10. 思痛:痛苦的回忆。 11. 国恩:国家的恩情。 12. 沧波:水面的波动,表示思绪波动。
ShanghaiVisitor2016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清人赵翼的《再拟老杜诸将 其二》,通过描绘战争过后边疆重围得解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关注。 首联“援师连夕解诸罗,五月重围久枕戈”描述了在连续不断的救援下,边境地区的危机得以解除。尽管处于和平安宁的状态,但之前严酷的战斗仍然历历在目。 颔联“万死虫沙今更活,一城雀鼠已无多”中,诗人以生还的士兵代表“虫沙”重生,暗示战争的残酷。同时以城市里的雀鼠稀少来象征战争的破坏力,体现出生者之幸、死者之悲的双重情感。 颈联“樵苏渐出炊原树,胔骼新移葬野莎”描述了战后的情景:有人开始砍伐柴火煮饭,同时也在野外安葬刚刚离世的人们。 尾联“回首无须更思痛,国恩深处比沧波”中的“国恩”指代国家给予的恩情,表明诗人认为这些牺牲的士兵是值得纪念的,因为他们的死是为了国家。而结尾的“比沧波”则暗示那些牺牲的灵魂应得到永恒的记忆。
ShanghaiVisitor2016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翼的《再拟老杜诸将 其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清朝乾隆年间。在这时期,赵翼曾任镇远知府、贵西兵备道等职,熟悉边疆战事,对历史战争多有研究。因此,他对杜甫的诗歌有着深厚的喜爱和敬意,尤其是杜甫的《诸将五首》等作品,引发了赵翼的创作灵感,使其满怀热情地模拟这些诗歌进行创作,以此表达他的军事才能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ShanghaiVisitor2016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