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步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秋风催人换上厚实的木棉裘,手拄拐杖在城郊稍作游玩。
秋风仿佛总爱管些闲事,吹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赵翼:清代文学家,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历任镇安知府、贵阳知府、江西学政等职,晚年主讲扬州安定书院。工诗能文,与袁枚、张问陶并称“乾隆三大家”。
2. 峭寒:寒冷的寒气。
3. 木棉裘:用木棉花絮填充的皮衣,南方称“棉裘”。
4. 倚杖:依靠拐杖。
5. 郊原:郊区原野。
6. 秋风管闲事:化用杜甫《登高》诗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的意思是,秋风无缘无故地让枫树红了叶,让人头白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古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中,“峭寒”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寒冷,而“催换木棉裘”则表明人们已经开始穿上厚实的棉衣以抵御寒冷。接下来的“倚杖郊原作近游”则表示诗人在这寒冷的秋天选择到郊外去游览,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第三句“最是秋风管闲事”中的“秋风”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秋风,也可以理解为岁月的流逝,象征着时间的无情。这里的“管闲事”实际上是诗人对秋风的无端感叹,因为秋风让枫叶变红,也让诗人的头发变白,从而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一句“红他枫叶白人头”则是对这种无端变化的形象化描绘,通过“红他枫叶”与“白人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步》是清代著名诗人赵翼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正值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盛世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在这个时代,文人墨客们纷纷追求文艺创新和个性发展,诗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
在创作《野步》的时期,赵翼已经步入中年,他的诗歌技艺日趋成熟,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也日渐深刻。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厌恶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这段人生经历使得他对自然景色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野步》这首诗中,赵翼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野外漫步时所见的美景:阳光明媚,柳絮飘飞,桃花灼灼,蝴蝶翩翩起舞。这些美丽的景色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的幸福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此外,诗中还隐含着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这也是他在那个时代的独特感受和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