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台湾俘囚络绎械送内地再作凯歌

标题包含
台湾俘囚络绎械送内地再作凯歌
海风恬,海波阔,帆樯络绎执俘归,口目睢呿贼犹活。初疑海外人,琵琶之腿碌碡身。齿可嚼铁碎,手能舒钩伸。谁知入蒐狝,狺狺一群犬。吴歪头,陈吊眼,尔勇伊何面徒腼。当时若早勤搜爬,咀尔不摇牙,踢尔不用靴。胡为养成洛妪肚,大于宋公鼓。择音不作铤走鹿,攫肉翻成饥噬虎。易帅添兵始就擒,已费庙谟遣龙武。呜呼,一鸡何用牛刀割,不是牛刀割不得。朝端应有黑头公,世上乃无白头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清朝著名学者、诗人,与袁枚、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 早年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于雍正五年(1727年)中举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查看更多
阿曼达_GL
去完善

译文
大海风轻云淡,碧波荡漾,船桅络绎不绝,带着捕获的俘虏归来,那些贼寇虽然存活,但眼神绝望,嘴巴惊愕。起初以为是海外之人,但他们的身形粗壮,就像用泥土捏成的琵琶。他们的牙齿坚硬如铁,手肘弯曲如钩,力量惊人。 谁知道他们进入搜捕队,就像一群恶犬。有吴歪头,陈吊眼等人,他们空有一副勇敢的面孔却毫无作为。如果他们当初勤奋努力,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成为笑柄,无须挥舞军棍,不必穿战靴。为何他们会变成这样,腹大如鼓,力不能支?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他们没有像疾驰的鹿一样迅速逃脱,反而像饥饿的老虎争夺肉食,自投罗网呢?更换指挥官,增加兵力,才将他们抓获,已经耗费了朝廷的人力物力。 唉,对付这些罪犯,何必动用这么多资源呢?朝廷中应该有为国为民的贤能之士,才能让这个世界没有这些为非作歹的贼寇。
阿曼达_GL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台湾俘囚:指在台湾被俘的敌人。 2. 络绎:形容行人、车马等接连不断。 3. 械送:用刑具押送。 4. 海风恬,海波阔:形容海上的宁静与辽阔。 5. 帆樯:帆船和桅杆,这里代指船只。 6. 执俘归:抓获俘虏归来。 7. 口目睢呿:形容人的嘴巴和眼睛张得大大的。 8. 贼犹活:指敌人还活着。 9. 初疑海外人:刚开始怀疑是海外的人。 10. 琵琶之腿碌碡身:形容敌人的身材矮小。 11. 齿可嚼铁碎,手能舒钩伸:形容敌人的牙齿锋利,手部灵活。 12. 入蒐狝:进入狩猎区。 13. 狺狺一群犬:形容敌人群狗般的样子。 14. 吴歪头,陈吊眼:分别指吴世鼎和陈安国这两个敌人首领。 15. 勇:勇敢。 16. 洛妪肚:洛邑的老妇肚子,此处指敌人首领吴世鼎的肚子大得像宋公的大鼓。 17. 择音不作铤走鹿:选择时机,不做逃走的鹿。 18. 攫肉翻成饥噬虎:抢夺食物反而成了饥饿的老虎。 19. 易帅添兵始就擒:更换将领增加兵力后才将敌人抓获。 20. 庙谟:朝廷的谋略。 21. 遣龙武:派遣武将。 22. 一鸡何用牛刀割:用牛刀杀鸡,形容对敌人的重视程度过高。 23. 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官员,形容年轻有为的官员。 24. 白头贼:头发花白的敌人,形容敌人已经年老。
阿曼达_GL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赵翼的《台湾俘囚络绎械送内地再作凯歌》为题,描绘了在台湾的海面上,捕虏船络绎不绝的场景。通过比喻和象征,描述了贼人的狡猾与无知,并暗示了政府应对这种情况的能力和智慧。同时,诗歌表达了对于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战争的无益,避免无谓的争斗,让世界充满安宁。
阿曼达_GL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台湾俘囚络绎械送内地再作凯歌》是清代诗人赵翼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 此时,正值清王朝鼎盛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然而,台湾的领土完整问题一直是清朝政府的心头大患。在此之前,台湾曾多次遭受外敌入侵,如明末荷兰殖民者、日本倭寇等,给当地民众带来极大苦难。为了巩固边疆安全,清朝政府对台湾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 赵翼在此时期任职于内阁学士,亲眼目睹了朝廷对台湾战俘的处理过程。他深感清政府的威严和民族自豪,因此创作了这首赞歌,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疆安宁的期盼。
阿曼达_GL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