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五首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嘲笑自己太过贪婪,既想写出优秀的诗篇,又害怕陷入贫穷的生活,正如想要同时拥有熊掌与鱼一样不切实际。

去完善
释义
熊鱼:典故出自《孟子》,比喻两者不可兼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组诗以犀利的笔触探讨了诗歌创作与时代的关系。开篇通过“满眼生机转化钧”描绘出世间万物不断更新的景象,暗示文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接着,作者提出即使是伟大的作品如李白、杜甫的诗篇,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失去新鲜感,从而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句表明历史长河中总有人脱颖而出,为文坛注入活力,而这种更替是不可避免的。随后,赵翼批评了那些缺乏主见、盲目跟风的评论者,认为真正的鉴赏需要独立思考。
最后几段则转向自身经历,反思创作过程中的甘苦。他坦率承认年轻时的困惑与年老后的顿悟,并以幽默的方式剖析自己的矛盾心理——既渴望成为优秀诗人,又担忧生活困窘。整首诗兼具哲理性和情感深度,体现了赵翼作为学者型诗人的睿智与真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清代著名史学家、诗人赵翼的《论诗五首》。赵翼生活在清朝中叶,历经康乾盛世的尾声与嘉庆年间的动荡,他以七十余年的漫长人生阅历,深刻体悟到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此时的诗坛,虽有复古思潮盛行,但赵翼主张创新,认为诗歌创作应与时俱进,不应拘泥于古人成法。这组诗正是他在晚年对诗歌发展历程和创作本质的深刻反思,既表达了对李杜等前贤的敬仰,也提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独到见解,强调时代变迁与个人天赋的重要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