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歌
昔闻海风飓最大,我今遇之鹭门廨。谁将噫气闭土囊,一喷咽喉不可扼。隆隆万鼓排阵来,群木尽作低头拜。郁怒似有块磊填,愤盈直觉虚空隘。鬼魔掀动天摆摩,虎豹吼裂山破坏。立脚虽稳尚愁倒,对面相呼只如聩。可怜鹳鹊也不飞,恐被羾出青天外。是时习流千战棹,眼望赤嵌不得到。恨煞海神亦小人,借势作威逞凶暴。涌浪上薄浮空云,溅沫横轰发机炮。尽排鹢首椓杙牢,犹自终宵惊簸掉。风名飓母应雌风,胡为更比雄风雄。想从少女封姨后,老作阴怪多神通。多神通,何不吹转帆向东,不然更到海水竭,平步可达扶桑红。吾当绿章上笺奏,俾尔配食天妃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年听说最强大的海风莫过于飓风,今天我却在大厦区(鹭门廨)真切感受到了它的威力。仿佛是谁将气息封闭在泥囊中,然后猛然打开,让人无法扼制喉咙的颤抖。那声音如同千万面战鼓擂响,震得周围的树木都低下了头。气氛郁结,仿佛有无形的巨石压在胸口,令人感觉空气都狭窄了许多。就像恶魔在拨动天地,猛虎咆哮山河破碎。即使立足稳定,还是担心会被吹倒。面对面说话,也只能听到含糊的声音。可怜的鹳鹊和喜鹊们,甚至无法振翅高飞,生怕会被吹到青空之外。当时,成千上万的船只在海上漂流,却无法到达目的地。真是恨透了那个借助风力嚣张跋扈的海神。翻涌的波浪像是漂浮在空中的白云,溅起的飞沫像是在发射炮弹。即使加固了船只,仍不免整夜担惊受怕。飓风名为母,应是雌性之风,为何比雄性之风还要猛烈?大概是因为它在少女封姨之后生成,年老后化身为神秘的怪物,拥有着强大的魔力。强大的魔力啊,为何不将帆吹向东方?或者等到海水枯竭,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走到日出之地。我要写下这篇绿叶书信向上苍请求,让你在天后宫得到应有的供奉。

去完善
释义
1. 鹭门廨:台湾地名。
2. 土囊:指台风经过之处地面狂风呼啸的气势。
3. 郁怒:形容风力之大。
4. 块磊:指风雨中的阻碍物。
5. 摆摩:风吹动的状态。
6. 山破坏:形容风势强猛而使山中事物受到破坏。
7. 鹘:一种鸟。
8. 赤嵌:台湾的一处地标。
9. 习流:船夫或渔夫。
10. 千战棹:许多船只。
11. 海神:传说中的海神。
12. 势作威:借助风力彰显威风。
13. 涌浪:海浪翻涌。
14. 薄:逼迫。
15. 发机炮:比喻风力巨大,如同发射炮弹。
16. 杙:固定船的柱子。
17. 雌风:轻微的风,与“雄风”相对。
18. 封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风神。
19. 阴怪:指想象中的幽暗神秘之物。
20. 多神通:形容能发挥多种神力。
21. 绿章:道教上天的表章。
22. 天妃:民间信仰的神祇。

去完善
赏析
《飓风歌》以磅礴之气、豪放之风,生动描绘了飓风的凶猛狂暴和作者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场景。诗中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隆隆万鼓排阵来”、“鬼魔掀动天摆摩”等形象生动的描绘,使得飓风之景象如在眼前。同时,通过作者面对飓风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人性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与坚韧。最后,诗人提出了对飓风这位“海神”的不满,希望它能够转向或者吹向海面,表达出人类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全诗节奏紧凑,情感热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飓风歌》是清代著名文人赵翼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清乾隆年间,正值大清帝国国力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变革、新旧思想碰撞激荡的时代。
赵翼作为那个时代的一员,他的人生际遇丰富且复杂。他自幼才华横溢,科举入仕,然而官场沉浮数十载,虽然最终位列内阁学士,却始终未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这种境遇让他既体会到了繁华盛世的荣耀,也感受到了人生无常的无奈。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很复杂。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努力维护着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另一方面,随着西方势力的侵入,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赵翼开始反思传统的儒家思想,寻求新的治国之道。他提倡实学,主张改革,强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在《飓风歌》这首诗中,赵翼以飓风为象征,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担忧国家在面对外患时能否保持稳固,忧虑民众在动荡中能否安居乐业。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愿为国家尽忠效力的决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