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东浦藩伯敦拙堂诗集
学诗必学杜,万口同一噪。连城有真璧,未可珷玞冒。呜呼浣花翁,在唐本别调。时当六朝后,举世炫丽藻。青莲虽不群,余习犹或蹈,惟公起扫除,天门一龙跳。骨力森开张,神勇郁雄惊。阳乌掩爝火,轰雷塞蚓窃。天壤此一途,疏凿曾未到。一开五丁峡,遂坦九轨道。坐令翰墨场,莫不奉旌纛。微之仿精切,退之师排奡。义山鍊格遒,涪翁取径峭。豪宕放翁吟,悲壮遗山吊。斯皆分杜派,各具一体妙。迨明李何辈,但摹面目肖。彭亨鼓蛙怒,咆勃奋虎啸。徒滋虚气张,终觉轻心掉。旷代有东浦,孤诣戛独造。渊源溯《雅》、《骚》,根柢本忠孝。读书必破卷,陋彼管窥豹。出语必惊人,鸷若韛脱鹞。力厚巨鼎扛,思沈重渊钓。每于朴僿处,隽味出揉拗。以追少陵大有作为作,磁铁两孚召。得皮兼得骨,在神不在貌。缅昔老拾遗,入蜀诗益爆。长揖严尹幕,高歌葛相庙。至今旧草堂,万丈光尚耀。先生出筮仕,即泛锦江棹。固知关宿缘,岂特发遐眺。新诗十二卷,精心躏堂奥。子美有替人,当亦意不料。寓斋得披读,狂喜成绝叫。惟应瓣香然,敢肆饭颗诮。传语学杜人,津梁此先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学习诗词必须从杜甫入手,千万人都一致赞同。就像连接城市的宝玉,不可以冒充。唉,可惜这个洗花溪的诗人,在他的时代并非正统。当时的唐朝正遭受着六朝绮丽的诗风所困扰。虽然李白也不甘落后,但终究无法逃脱这种风气的影响。然而只有杜甫挺身而出,像龙门一跃,扫除了这种风气。他的诗歌刚健有力,神态英勇,好像太阳驱赶萤火虫,雷霆阻断蚯蚓的声音。天地之间,本来并无捷径可寻,自从杜甫开辟出五丁峡之后,就像铺平了九条道路。这使得所有的文人墨客都受到启发,纷纷效法。元稹模仿精细,韩愈注重排比铺陈。义山的诗歌格律严谨,涪翁的创作途径陡峭。陆游豪放不羁,杨遗山悲痛悼念。这些都是杜甫诗歌流派的后继者,各有其独特之处。到了明代的李梦阳等人,却只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他们仿佛只是在鼓励青蛙愤怒,激发老虎咆哮而已。这种做法只是增加了自己的空虚和浮躁,最终也只能觉得轻薄而不稳重。在遥远的过去,有个叫做杨慎的人,他独特的造诣让人惊艳。他的作品追溯《诗经》和《离骚》的渊源,根源在于忠诚孝道。他读书必定认真研究,从不轻易得出结论。他的诗歌总能给人惊喜,就像猛禽从猎物身上挣脱一样犀利。他的力量雄厚,如同举起了巨鼎;他的思考深邃,就像沉入了深渊钓鱼。常常在一些看似粗糙的地方,呈现出令人回味的韵味。他以杜甫为目标,他的成功也验证了他的天赋。他既学到了杜甫的外在形式,又领悟了其内在精神。回顾过去的岁月,杜甫在四川的时候,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他在严武的幕府中拜访过,也在葛相庙前高声歌唱过。直到今天,那座古老的草堂依然闪耀着万丈光芒。这位诗人来到世间,立即开始了他的诗人生涯。乘着锦江的小船,开始了他的人生旅程。因此他知道这都是宿命的安排,不仅仅是为了远足而眺望。他的新诗集有12卷,都是他用心血创作出来的。如果有谁能替代杜甫的位置,也应该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吧。在我的寓所里,我得以阅读这些诗篇,激动不已,大声欢呼。我只能点燃一缕清香,哪里还敢妄加评判呢?我只是想告诉那些学习杜甫的人,这就是你们的引路明灯。

去完善
释义
1. 题:题目的意思。
2. 陈东浦藩伯:指宋代诗人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居士,洛阳(今属河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杜诗陈集”。
3. 敦拙堂:陈与义的号,表示他对自己的诗歌才能非常谦虚。
4. 学诗必学杜:学习写诗一定要学习杜甫的诗。
5. 万口同一噪:众人都在谈论学习杜甫的诗。
6. 连城有真璧:比喻杜甫的诗如同连城之璧,珍贵无比。
7. 珷玞冒:以碔砆冒充宝玉。这里用来形容一些人胡乱模仿杜甫的风格。
8. 呜呼浣花翁:指杜甫,他在浣花溪边建有自己的草堂。
9. 在唐本别调:杜甫的诗歌在唐代独树一帜。
10. 时当六朝后:当时是在唐代后期,六朝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个朝代。
11. 举世炫丽藻:整个世界都在炫耀华丽的辞藻。
12. 青莲虽不群:李白虽然与众不同,但他的诗歌中仍然有一些华丽辞藻的痕迹。
13. 惟公起扫除:只有杜甫能够清除这种风气。
14. 天门一龙跳:比喻杜甫的诗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15. 骨力森开张:杜甫的诗歌骨架坚实,气势磅礴。
16. 神勇郁雄惊:杜甫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令人敬佩。
17. 阳乌掩爝火:太阳的光芒掩盖了微弱的火光,比喻杜甫的诗歌光彩夺目。
18. 轰雷塞蚓窃:雷霆之声压过了小虫子的鸣叫,比喻杜甫的诗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9. 天壤此一途:天地之间只有这一条道路。
20. 疏凿曾未到:很少有人能够开辟出这样一条道路。
21. 一开五丁峡:这里借用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示杜甫开辟了诗歌的新境界。
22. 遂坦九轨道:从此诗歌的道路变得平坦,人们可以顺着这些道路前进。
23. 坐令翰墨场:使得文人墨客都纷纷效仿。
24. 微之仿精切:元稹的诗歌模仿杜甫,力求精确。
25. 退之师排奡:韩愈的诗歌模仿杜甫,气势磅礴。
26. 义山鍊格遒:李商隐的诗歌锤炼格律,力求遒劲有力。
27. 涪翁取径峭:黄庭坚的诗歌选取险峻的道路,力求创新。
28. 豪宕放翁吟:陆游的诗歌豪放不羁,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29. 悲壮遗山吊:辛弃疾的诗歌悲壮深沉,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30. 斯皆分杜派:这些都是继承了杜甫的诗歌风格。
31. 迨明李何辈:到了明代,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只是模仿杜甫的面目。
32. 彭亨鼓蛙怒:彭亨是一个地名,这里用鼓蛙来形容他们的诗歌。
33. 咆勃奋虎啸:咆哮的声音如同老虎在吼叫,形容他们的诗歌声势浩大。
34. 徒滋虚气张:这些人只是在虚张声势,并无实际内涵。
35. 终觉轻心掉:他们始终过于轻视自己的作品。
36. 旷代有东浦:现代有一位名叫陈与义的诗人。
37. 孤诣戛独造: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无人能及。
38. 渊源溯《雅》、《骚》:他的诗歌源泉来自于《诗经》和《楚辞》。
39. 根柢本忠孝:他的诗歌根基在于忠诚和孝顺。
40. 读书必破卷:读书必须要钻研深入。
41. 陋彼管窥豹:鄙视那些只看到事物表面的人。
42. 出语必惊人:说话必须让人感到惊讶。
43. 鸷若韛脱鹞:就像鹰一样迅猛,如同鹯鸟一样勇猛。
44. 力厚巨鼎扛:他的诗歌力量雄厚,如同扛起巨大的鼎。
45. 思沈重渊钓:他的诗歌思考深邃,如同在深渊中垂钓。
46. 每于朴僿处:往往在朴素的地方。
47. 隽味出揉拗:就显现出独特的韵味。
48. 以追少陵大有作为作:以此为标准来追寻杜甫的伟大作为。
49. 磁铁两孚召:如同磁铁吸引铁屑一样吸引人。
50. 得皮兼得骨:既能得到外在的形式,也能得到内在的精神。
51. 在神不在貌:关键在于诗歌的精神,而不是外表。
52. 缅昔老拾遗:回顾过去的杜甫。
53. 入蜀诗益爆:当他进入四川的时候,诗歌创作更加旺盛。
54. 长揖严尹幕:向严武致敬,严武是唐朝的一位官员,对杜甫有很大的帮助。
55. 高歌葛相庙:歌颂葛亮的功德。
56. 至今旧草堂:如今杜甫的旧居依然闪耀着光辉。
57. 先生出筮仕:陈与义出来做官。
58. 即泛锦江棹:立刻就乘船来到了锦江。
59. 固知关宿缘:知道这与自己的缘分有关。
60. 岂特发遐眺: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远大理想。
61. 新诗十二卷:陈与义的诗歌作品共有十二卷。
62. 精心躏堂奥:他用尽心血,深入到诗歌的精髓之中。
63. 子美有替人:杜甫有了继承者。
64. 当亦意不料:这大概是杜甫本人也意想不到的。
65. 寓斋得披读:在自己的书房里翻阅这些诗歌。
66. 狂喜成绝叫:因为喜悦过度而大声呼喊。
67. 惟应瓣香然:我只能像佛教信徒献香一样来表达我对他的敬意。
68. 敢肆饭颗诮:不敢轻易嘲笑那些模仿杜甫的人。
69. 传语学杜人:告诉那些学习杜甫的人。
70. 津梁此先导:陈与义就是他们的引路人。

去完善
赏析
《题陈东浦藩伯敦拙堂诗集》是清代诗人赵翼评价明代诗人陈东浦的一部作品。这首诗歌颂了陈东浦在诗坛上的成就和独特贡献。
首联“学诗必学杜,万口同一噪”,点明了杜甫在中国诗坛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连城有真璧,未可珷玞冒”,则表达了对优秀诗人如同珍宝一样难得的认识。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风,以及他在诗坛中的影响,来突出陈东浦诗歌的非凡之处。同时,也指出了模仿杜甫的现象比比皆是,但真正能够继承并发扬他精神的诗人却寥寥无几。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历代诗人与杜甫的关系,例如元稹、韩愈、李商隐和杨慎等,来说明他们虽然各有特色,但在诗风中仍受杜甫的影响。紧接着,诗人批评了一些明朝诗人的矫揉造作,而陈东浦却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创新精神脱颖而出,可谓旷世之才。
而后,诗人详细分析了陈东浦的诗歌特点,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创作态度、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在阅读陈东浦的诗集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并为他的诗歌造诣由衷赞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陈东浦诗风的赞美,揭示了诗人应有的品质和风貌,同时也对盲目模仿前人诗风的诗人提出了批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朝乾隆年间,陈东浦藩伯的《敦拙堂诗集》引起广泛瞩目。诗人赵翼为此写下了《题陈东浦藩伯敦拙堂诗集》这首诗。
乾隆年间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高度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士人们崇尚“文以载道”,他们关注国家政治和社会民生,创作出许多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陈东浦藩伯身为地方官员,其诗歌作品便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赵翼正值壮年,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担任翰林院编修等职务。赵翼对陈东浦藩伯的诗歌才能深感钦佩,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赞美诗。在诗中,他高度赞扬了陈东浦藩伯的人品和诗才,以及其在敦拙堂中所展现出的淳朴儒雅之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