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五首·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时候学习说话很难完美,只知道自己的功夫还没有完全掌握。
到了老年才知道成功并非完全依靠努力,三分靠的是人力,七分靠的是天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少时:指年轻时。2. 学语:学习说话或表达,这里指学习诗歌创作。3. 苦难圆:很难达到完美。4. 只道:认为。5. 工夫:努力的程度。6. 半未全:还未能做到十全十美。7. 老:年纪大的时候。8. 始知:开始明白。9. 非力取:不是仅靠努力就能做到的。10. 三分人事七分天:三分来自人为的努力,七分来自于天赋和机遇等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身的经历为线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哲理:成功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在年少时期,我们总会执着于自身努力的不足,觉得事情没有做好,只是由于自己尚未尽全力。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才会发现,许多事情的成败,并非仅仅依靠个人努力就能决定,更有“三分人事七分天”的因素在起作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论诗五首·其四》是清代诗人赵翼所作的一组诗歌之一。这首诗作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此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赵翼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年时期便崭露头角,后来进入仕途,历任地方官吏,多有政绩。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担任地方官员期间,他曾因为直言不讳、勇于进谏而受到排挤和打压。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为民请命,积极推行改革。
在《论诗五首·其四》中,赵翼通过对唐代杜甫、李白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他认为,真正的诗人应该具有广阔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敢于面对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这首诗既是对古代诗人的崇敬,也是对自身品格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