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拟杜甫诸将 其五

标题包含
拟杜甫诸将 其五
众志成城百战场,直同疏勒守危疆。登陴慷慨三通鼓,搏贼创残半段枪。甲铠煮来聊作食,蜡丸书罢不成章。阿谁遣送吹篪妪,吹散重围万堵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清朝著名学者、诗人,与袁枚、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 早年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于雍正五年(1727年)中举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查看更多
木村~就是李树
去完善

译文
团结一致在战场上,保卫国家边界如同守护疏勒。激情澎湃地敲响战鼓,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盔甲煮汤作为食物,蜡丸信件完成却无法寄出。是谁派来了吹笛的老妇?她吹散了包围我们的数万敌兵。
木村~就是李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百战场:指战争中经常发生战斗的地方。 2. 疏勒: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喀什一带。这里比喻边疆地区。 3. 登陴慷慨三通鼓:登陴,登上城墙;慷慨,精神振奋;三通鼓,古代的作战信号。 4. 搏贼创残半段枪:搏贼,与敌人搏斗;创残,受伤;半段枪,断了的枪。 5. 甲铠煮来聊作食:甲铠,盔甲;煮来,煮熟了;聊作食,勉强充饥。 6. 蜡丸书罢不成章:蜡丸,古代用来传递情报的物品;书罢,写完信;不成章,表达不清楚。 7. 阿谁遣送吹篪妪:阿谁,谁;遣送,派遣送出;吹篪妪,吹奏篪的老妇人。 8. 万堵墙:形容城墙众多。
木村~就是李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杜甫的《诸将》为模仿对象,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表现了士兵们在战场上英勇抵抗外敌的决心和信念。首联“众志成城百战场,直同疏勒守危疆”中的“众志成城”是比喻将士们齐心协力,共同抵抗外敌;而“疏勒”则是指代边疆,强调边关的重要性。颔联“登陴慷慨三通鼓,搏贼创残半段枪”生动地描绘了士兵们在城楼上奋勇杀敌的场景,以及他们手持破损武器依然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颈联“甲铠煮来聊作食,蜡丸书罢不成章”描述了在艰苦环境中,士兵们用甲胄煮食物充饥,书写求救信却难以成文的困境。尾联“阿谁遣送吹篪妪,吹散重围万堵墙”则通过想象一位神秘的老妇人吹奏篪(一种古代乐器),将敌军的重围吹散的神奇景象,表达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敌人的蔑视。整首诗以其雄浑的诗风和深刻的描绘,展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勇气。
木村~就是李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杜甫诸将 其五》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清朝乾隆年间,大约是公元175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矛盾逐渐加剧。诗人赵翼身处其中,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受到杜甫的影响,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心民众的生活困苦,立志以诗歌揭露现实、唤醒世人。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赵翼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他游历四方,结交文人墨客,通过与不同阶层的人士交流,对社会现象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在赵翼生活的时代,清朝的统治已经进入中期,政治腐败、官僚主义严重。此外,由于对外战争的失败和国内民众的反抗,国家面临严重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赵翼通过模拟杜甫的诗风,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有才能的将领的期盼。他希望那些有能力的人能够挺身而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局。
木村~就是李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