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赞径山音首座

标题包含
赞径山音首座
气宇云闲,身心木槁。 顶门正眼,红日杲杲。 早投长芦刬草之机,晚分双径人天之座。 名山屡招而不赴,一庵超然其高卧。 夫是谓丛林前辈典刑,宜与赵州同年而并操者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咸杰,俗名张士诚,字国瑞,号诚王,元末明初人。他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与朱元璋、陈友谅并称为“元末三雄”。 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张士诚在泰州率众起义,自称“诚王”,建元“天佑”,史称“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气象悠闲,身心如同树木枯槁。 头顶门庭,睁开慧眼,红日明亮。 一早投入长芦寺斩断杂草之机缘,晚上分配双径路通往人天之路。 多次邀请名山而不去,一间茅庵远远超出尘世纷扰。 这称得上是丛林寺院的前辈典范,应与赵州同年且共同引导众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径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境内的一座佛教名山。 2. 音首座:禅林中之职事名称。即"首座"。为禅宗寺院中德望最高的长老之尊称。 3. 气宇云闲:形容人气度非凡,超脱世俗。 4. 身心木槁:指心境淡泊,不为外界所动。 5. 顶门正眼:佛教用语,比喻慧性、正知见。 6. 红日杲杲:杲杲,明亮貌。红日杲杲形容太阳的光辉。 7. 长芦: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境内的长芦寺,是中国禅宗的祖庭之一。 8. 刬草之机:除草的时机,喻指清除杂念,明心见性的修行方法。 9. 晚分双径人天之座:晚年后在双径山担任人天师一职。 10. 名山屡招而不赴:意为虽然多次被邀请去著名的佛寺却拒绝前往。 11. 一庵超然其高卧: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过着超脱世俗的生活。 12. 夫是谓丛林前辈典刑:典刑,典范,楷模。这句是说这位法师堪作丛林中的前辈楷模。 13. 宜与赵州同年而并操者也:赵州,赵州从谂禅师,中国唐代著名禅宗大师。这句是说这个僧人的修行境界与赵州禅师相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禅宗径山音首座的形象和德行。诗人以“气宇云闲”描绘首座的气质风度,用“身心木槁”赞美他修行严谨,克制内心的欲望,保持心如止水的禅定状态。接着,诗中以“顶门正眼,红日杲杲”比喻首座为人正直,智慧如阳光般普照四方。 接下来,诗人叙述了音首座的生平事迹。他早年投身于长芦禪院的禪修生活,逐渐悟道。后来,他在双径山建造了一座小庙,并开始教导众生,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禅师。尽管许多名山古刹多次邀请他去主持工作,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最后,诗人称赞音首座作为丛林的前辈典范,他的品行和德行与赵州禅师相提并论。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一位得道高僧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了佛教禅宗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赞径山音首座》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释咸杰所作。这首诗歌颂了径山寺的音首座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咸杰生活于南宋晚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然而,佛教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僧侣和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佛教事业,希望通过修行来寻求心灵的宁静。 释咸杰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在径山寺修行多年,深受音首座的教诲和影响。音首座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侣,他的智慧和德行深深地影响了释咸杰。在这首诗中,释咸杰通过对音首座的赞美,表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坚定和对禅意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充满宗教和艺术气息的时代。释咸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赞美音首座的品质和才智,展现了他对佛教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