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陇头水

标题包含
陇头水
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 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行人在四处张望,无依无靠;陇头的水声鸣咽,表达着无尽的哀愁。寒冷的沙滩上,战死的士兵们的尸骨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冷酷无情。阳光微弱,秋天萧瑟的景象更显得孤独无助;阴郁的乌云预示着战争带来的怨气和灾难。这场屠杀成就了边将的名声,然而生灵涂炭,却是生命的痛苦终结。
去完善
释义
【行人】行走的路人。 【何彷徨】形容不知所措的样子。 【陇头水】陇头,指甘肃一带的陇山;水,这里指的是流经陇山的河流。 【鸣咽】形容水流声如同哭泣一般。 【寒沙】寒冷的沙滩。 【战鬼愁】指战争中死去的人。 【白骨风霜切】形容白骨被风吹霜打。 【薄日】指阳光微弱的日子。 【朦胧秋】指秋天的景象显得模糊不清。 【怨气】因遭受不平或痛苦而产生的怒气。 【阴云结】指天空中阴云密布。 【杀成边将名】指通过战争获得边将的名声。 【名著生灵灭】指战争使得大量的百姓丧生。
去完善
赏析
《陇头水》是唐代诗人于濆创作的一首描绘边塞景象的诗歌。首联“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点明了诗的主题——行人在遥远的边疆感到无助与惶恐,而流经此地的水也带着悲伤的情感。颔联“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惨烈:寒冷的沙滩上,冤魂在哀鸣;白骨暴露在风雨之中,让人不寒而栗。 颈联“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描述了秋天的萧条景象,阳光微弱,乌云密布,似乎凝聚着无尽的冤屈之气。尾联“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将领们追求的是荣誉和名声,而不顾民众的苦难。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全诗以淡墨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边塞图景,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和人性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陇头水》是唐代诗人于濆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壮丽的山川景色和将士们艰苦的生活场景。于濆生活在唐宪宗时期(公元806年-820年),这个时期,唐朝边疆战事频繁,于濆本人也曾在边疆戍守,因此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写边疆山水和将士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宁的期望和对战争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