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热爱自然山水,不需购买城市中的土地;害怕客人来访,长期撑着屋后的船只。秋天荷叶所剩无几,正是时候,与鸥鹭共度剩余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爱山:对山水的喜爱。
2. 买城中地:指在繁华的城市中购置房产。
3. 畏客:害怕应酬交际。
4. 长撑:长久使用。
5. 屋后船:指叶绍翁的家位于湖边,可以方便划船出游。
6. 荷叶无多:形容荷叶逐渐凋零的秋天景象。
7. 秋事晚:秋天的景象逐渐萧条。
8. 鸥鹭:水鸟的一种,常见于湖泊河流。
9. 残年:晚年或剩余的岁月。
去完善
赏析
《西湖秋晚》是一首描绘秋日西湖美景的诗,诗人以新颖的视角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西湖的美丽与宁静。诗中的“爱山不买城中地”一句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他宁愿居住在远离城市的山林之中,也不愿意在城市中购置地产。而“畏客长撑屋后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访客的敬畏之情,他担心访客的到来会打扰到他在湖边宁静的生活,因此总是在客人到来之前提前撑起屋后的小船,以示迎接。
接下来的两句“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则是描述了西湖秋季的景象,此时的荷叶已经所剩无几,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又同鸥鹭过残年”则意味着诗人与湖边的鸥鹭一起度过这宁静的晚年,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情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争的厌恶,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独立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湖秋晚》是南宋著名诗人叶绍翁的一首描绘杭州西湖秋天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时期,也就是公元1190年至1224年之间。这一时期,正值南宋中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然而,江南地区尤其是杭州西湖一带的繁华依然如故,各种文化活动十分活跃。
叶绍翁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此后,他一度在江湖上漂泊,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后来,他在杭州结识了著名的文人陆游,受到了陆游的赏识和推荐。陆游将叶绍翁引荐给了当时的权臣韩侂胄,使叶绍翁得以进入仕途。然而,叶绍翁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屡遭排挤,最后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叶绍翁对杭州西湖的美景有了更深的感悟。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西湖的秋天景色之中,写下了这首《西湖秋晚》诗。诗中通过对西湖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