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崇德

标题包含
过崇德
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 雨霁云开塔,船过犬吠门。 柴扉斜着水,草迳别通村。 翻羡田家乐,盈盈老瓦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市)人。是南宋中期的著名文人、文学家、政治家。他历任地方官吏,终因触犯秦桧而被贬。在文学创作上,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以咏史诗最为脍炙人口。他的诗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野外田埂边的泉水悠然流淌,断桥边的柳树孤独地守望着。 雨停云散,露出了远方的宝塔,船只划过水面,狗在门前吠叫。 木门倾斜,屋檐下的水顺势流下,草丛中的小径通往其他村庄。 真是羡慕乡村生活里的快乐,那满是陶土气息的老瓦盆见证了岁月的沉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过:经过。 2. 崇德:位于浙江嘉兴境内的一个古镇。 3. 野塍:田野间的小路。 4. 泉自注:泉水自然流淌。 5. 断岸:孤立的河岸。 6. 柳空存:柳树依然存在。 7. 雨霁云开:雨后天空晴朗。 8. 塔:佛教建筑。 9. 柴扉:简陋的木门。 10. 斜着水:指水流倾斜的方向。 11. 草迳:草丛中的小径。 12. 别通村:通往其他村庄的小路。 13. 翻羡:反而羡慕。 14. 盈盈:形容多而满的样子。 15. 老瓦盆:一种陶制的古老容器,常用来盛酒或饭。
去完善
赏析
《过崇德》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这首诗意境优美,富有田园情趣。诗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田野、山泉、断岸、柳树等自然景色,展现了雨后初晴、云开雾散的美景。在欣赏这幅美丽画卷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两句描述了田野间的溪流和岸边孤零零的柳树。泉水自涌而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断岸边的柳树则显得有些孤独,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孤独感,让柳树显得更加特别。 接下来,“雨霁云开塔,船过犬吠门”两句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云雾散去,露出高耸的宝塔;船只经过,惊动了乡村的家犬。这两句不仅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变化,还传达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紧接着,“柴扉斜着水,草迳别通村”两句则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乡村人家的生活场景。简陋的柴扉旁流淌着溪水,青草铺成的路通往别的村庄。这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静谧的乡村画面,让人心旷神怡。 最后,“翻羡田家乐,盈盈老瓦盆”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他羡慕那些无忧无虑的村民,他们围坐在装满美酒的老瓦盆旁,享受这美好的时光。这首诗以优美的诗句展现了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崇德》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时期。此时,叶绍翁已经步入了中年,他的生活历经沧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与金国和议达成,国家暂时实现了相对稳定,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由于长期战乱,民生疾苦严重,民众普遍期盼和平与安定。此外,科举制度逐渐僵化,士人阶层面临着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 叶绍翁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深感忧患,希望以诗歌抒发情感,唤起民众的爱国情怀。因此,在这首《过崇德》中,他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路经崇德时的所见所闻,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