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长安堰
夏老虫声切,晨兴草气香。
买瓜依绿树,出水{左氵右旱}青身。
船聚知村近,牛闲觉昼长,
双凫莲叶荡,无雨故生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夏天里蟋蟀叫声急促,早晨起来青草散发着香气。买瓜的时候绿树下乘凉,出水时身姿轻盈。许多船儿停在村子附近,水牛悠闲地享受这漫长白昼。一对水鸟在荷叶上玩耍,因为没有下雨所以倍感清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长安堰:即西安附近的长安河。
2. 夏老:夏天的结束。
3. 虫声切:形容昆虫叫声的迫切。
4. 晨兴:清晨起行。
5. 绿阴:绿色的阴影处。
6. 出水{左氵右旱}:指从河中浮出。
7. 双凫:两只野鸭。
8. 无雨:没有下雨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发长安堰》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描绘夏日田园风光的古诗。诗中通过对夏日清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乡村宁静、悠闲的生活氛围。首联“夏老虫声切,晨兴草气香”,以动听的虫鸣和清新的草木之气拉开了夏日的序幕。颔联“买瓜依绿树,出水{左氵右旱}青身”,描述了人们在绿树丛中购买瓜果的场景,以及荷叶在水面上轻轻摇曳的画面。颈联“船聚知村近,牛闲觉昼长”,体现了村民们忙碌而充实的生活景象,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悠长夏日时光。尾联“双凫莲叶荡,无雨故生凉”,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上画面,同时传达了无雨的夏日依然清凉的感受。整首诗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发长安堰》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叶绍翁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和宋宁宗时期(1190-1224年),正是南宋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叶绍翁的人生际遇丰富,他曾担任过朝官,但因受权臣排挤而被贬出京城,辗转各地为官。这段经历使他对官场腐败和人世沧桑有了更深的体悟。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愈发强烈。
当时的社会背景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宋朝长期与金国对峙,民不聊生;另一方面,权臣当道,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这使得叶绍翁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国家山河壮美以及感慨世事无常的《发长安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