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钱
家贫地上却钱流,朽贯年深不可收。
若使用之堪买爵,等闲门巷亦封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中贫困,地上一分钱也没有,破旧的钱串已经很多年了,无法收回。如果有人能合理地使用这些钱,就能买来官职,那么平凡的家门口也能封侯。
去完善
释义
1. 苔钱:苔藓类植物,形状如钱币;
2. 家贫地上却钱流:此句意为家境贫寒的人家门口也有苔藓生长的景象;
3. 朽贯:穿钱的绳子腐烂断裂,形容钱财散尽;
4. 年深:时间久远;
5. 若使用之堪买爵:如果能得到这些苔藓,可以买官爵;
6. 等闲:平常,普通;
7. 门巷:门口,巷口。
去完善
赏析
《苔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描绘苔藓钱的诗。首句“家贫地上却钱流”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家中贫穷而苔藓却像钱币一样堆积的情景,暗含了对穷困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次句“朽贯年深不可收”则描绘了苔藓积累的厚度,用“朽贯”形象地展示其历史悠久的岁月感,体现出苔藓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美。
第三句“若使用之堪买爵”提出了一种设想,如果将这满地的苔藓视为货币,那么可以用它购买官职,象征了苔藓的价值可以被认可和尊重。最后一句“等闲门巷亦封侯”则以夸张的方式表达了这种认可和尊重可以带给寻常百姓的好处,使平凡的生活也变得尊贵起来。
整首诗以苔藓为线索,展现了一个穷苦人家与大地自然的亲密联系,并通过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渴望和追求,流露出一种对平民百姓的深厚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苔钱》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时期至宋宁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1200年),正是南宋经济文化繁荣,但政治斗争激烈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时期,叶绍翁作为士人阶层的一员,对国家和民生有着深厚的关切。他亲眼目睹了朝廷内部的明争暗斗、党同伐异现象,这让他对现实社会感到忧虑和不满。而另一方面,南宋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也使得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在时代的背景下,叶绍翁将他的感慨寄托于诗歌之中。他借《苔钱》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其中蕴含了深远的哲理:“世态纷杂,犹如苔藓般的铜钱大小利益,让人目光短浅;唯有超凡脱俗之人,方能看破红尘,回归自然的宁静。”通过这一描绘,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更能体会出他对那个时代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