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知晓有孩童正在逗弄蟋蟀,深夜里篱笆旁还有一盏灯火通明。

去完善
释义
挑促织:用细枝或草茎逗弄蟋蟀。篱落:篱笆旁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图景。前两句以萧瑟的梧叶和凄凉的秋风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和怀旧的氛围,触动了诗人的思乡情感。后两句则转而描写生活中的温馨画面,儿童夜晚捉蟋蟀的欢乐场景,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意深远,意境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秋夜萧瑟、寂静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公元12世纪,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叶绍翁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他的人生际遇也深受影响。他曾担任过小官,但因不满现实,辞官回乡,过上了田园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篇,如《夜书所见》等。
在这一时期,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如下: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北方沦陷,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民生疾苦,国家衰颓。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纷纷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忧虑。叶绍翁也不例外,他在《夜书所见》中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