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大涤山

标题包含
大涤山
倦身祇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市)人。是南宋中期的著名文人、文学家、政治家。他历任地方官吏,终因触犯秦桧而被贬。在文学创作上,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以咏史诗最为脍炙人口。他的诗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身心疲惫只想在山林田野中静躺休息,而了解我心思的道士则热情挽留。 山泉流水在深夜雨中潺潺流淌,四时的秋风凛冽而至。 月色下的虎岩让仙路显得模糊,龙洞中的白云让远处的城市若隐若现。 原本被锁住的山峰因云雾而显得开放,待桃花凋谢后再来此地游玩吧。
去完善
释义
大涤山:大涤山在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西溪镇,又称西溪山水为“武林之山水”。 祇(zhǐ):只。 林丘:山林丘陵之地。 羽客:道士的别称。 款留:热情挽留。 泉溜(liù):水流。 涓涓:细小的水流。 中夜:半夜。 天风:天空中的大风。 凛凛:寒冷的样子。 四时:四季。 虎岩:地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涤山中。 月澹:月光暗淡。 仙路:仙人所行之路。 龙洞:地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涤山中。 云深:云雾弥漫的地方。 别州:指杭州以外的其他州郡。 九锁:形容山势险峻。 青山:这里指大涤山。 元:通“原”,原来。 不锁:没有锁住。 碧桃:桃树的一种,花为淡红色或白色,叶子较普通桃树叶小而多。 开后:开花之后。 更:再。 来游:再次来游。
去完善
赏析
《大涤山》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恬淡的笔调描绘了大涤山的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倦身祇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作者以“倦身”开头,暗示了自己厌倦了尘世的纷扰,渴望在山林间寻找心灵的慰藉。而“羽客”则指代那些能够理解自己心境的人,他们热情地邀请作者留下,共度美好时光。 颔联“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描绘了大涤山的自然景观。清澈的泉水在中夜雨中流淌,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凛冽的天风则让人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凸显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颈联“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通过“虎岩月澹”和“龙洞云深”两个意象,展现了大涤山的神秘氛围。月光下的虎岩令人陶醉,仿佛是一条通往仙境的路;而云遮雾绕的龙洞则显得深邃莫测,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尾联“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表明大涤山虽然被九重锁住,但它的美丽并没有被锁住。待到春天来临,满山的碧桃花盛开时,作者还会再来游览,感受这座青山的美丽与神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涤山》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致在公元1160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由于金国的侵略,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建立南宋政权。 在这段时间里,叶绍翁的人生经历颇多波折。他出生在书香门第,早年曾师从陆游学习诗艺,后来因战乱流亡江南一带。在流亡过程中,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深刻的体会,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和时代背景。 在这个时代,南宋与金国对峙,战争频发,民不聊生。而与此同时,理学成为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叶绍翁的诗歌作品中既有对战争残酷性的揭露,也有对民众苦难生活的同情,同时还表现了他对理学的思考和实践。这些内容都体现在他的《大涤山》等作品中,使他的诗歌成为了南宋时期社会现实的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