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冯济川归蜀

标题包含
送冯济川归蜀
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 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 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 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市)人。是南宋中期的著名文人、文学家、政治家。他历任地方官吏,终因触犯秦桧而被贬。在文学创作上,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以咏史诗最为脍炙人口。他的诗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勇敢的呼唤来自远方的船只,黑色的信封向天空传述九重天的旨意。 一个官员并非因苏洵而显得冗余,众多的前辈又怎会让贾谊先行一步。 满月的船只理应有所寄托,在云上耕种又怎会没有自己的田地。 唱完竹枝词,船舱的窗户悄然关闭,此处的相思之情更加浓厚。
去完善
释义
1. 勇唤东吴万里船:东吴,古地名,这里代指苏州;万里船,表示远行的船只。这句诗句形容勇敢召唤出航的船只,驶向遥远的东吴。 2. 皂囊来奏九重天:皂囊,黑色袋子,这里借指给皇帝的奏折;九重天,指皇帝居住的地方。这句话意味着将奏折呈送到皇帝的宫殿。 3. 一官岂为苏洵冗:一官,这里指的是担任一个职位的人,这里是说冯济川在朝廷中任职;苏洵冗,指东汉时期的苏章,他曾对朋友信誓旦旦地说不愿做繁琐琐碎的事务官员。这句诗是询问冯济川是否因为琐事繁多而担任一个小官职。 4. 诸老宁容贾谊先:诸老,指众多前辈;贾谊先,指西汉政治家贾谊曾当过权臣陈平的助手,这句诗是在问,如果冯济川不自己谋求高位,众位前辈是否允许他做一位有实权的权臣助手。 5. 满载月归应有命:满载月归,形容船只满载货物回到故乡;有命,指拥有福禄寿运。这句诗句意味着冯济川的船只满载货物回到家乡,他的人生也必将荣华富贵。 6. 便耕云去岂无田:便耕云去,表示归隐田园生活;岂无田,反问自己的田园生活有无保障。这句诗句暗示冯济川选择离开官场过田园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他有这样的条件。 7. 竹枝歌罢篷窗掩:竹枝歌,古代四川民歌的一种形式;篷窗,船上窗户。这句诗句描述的是歌声飘荡在江边,人们沉醉其中,渐渐地,船上的窗户被关上,歌声渐渐消失。 8. 到此相思倍黯然:到达这里之后,人们对冯济川的思念变得更加忧伤。
去完善
赏析
《送冯济川归蜀》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首联以“勇唤东吴万里船”来形容冯济川的英勇形象,而“皂囊来奏九重天”则暗示其忠诚的心意和才华横溢的才华。颔联“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运用苏洵和贾谊的历史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其才干和抱负的认可与赞誉。 颈联“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展现了诗人的美好祝愿,愿冯济川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尾联“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则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惆怅心情,以及对朋友深深的挂念。整首诗既有对朋友的赞美和鼓励,也有离别的伤感,展现了一位真正关心朋友的诗人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冯济川归蜀》是南宋著名诗人叶绍翁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9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叶绍翁生活的年代,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北方大片领土被金人占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当时的南宋朝廷却醉生梦死,沉湎于声色犬马。 在这样的背景下,叶绍翁离开了繁华的临安(今杭州),来到偏远的蜀地,寻求心灵的慰藉。在那里,他结识了冯济川,两人成为了好友。后来,冯济川要返回故乡,叶绍翁写下了这首《送冯济川归蜀》,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