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日呈真直院

标题包含
九日呈真直院
秋风吹客客思家,破帽从渠自在斜。 肠断故山归未得,借人篱落种黄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市)人。是南宋中期的著名文人、文学家、政治家。他历任地方官吏,终因触犯秦桧而被贬。在文学创作上,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以咏史诗最为脍炙人口。他的诗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风令离家之人思家心切,破旧的帽子任其倾斜也不在乎。心痛无法回到故乡,只能暂时寄居在别人的篱笆墙下,种下一片黄色的花朵聊以慰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客思家:在外地思念家乡。 2. 破帽从渠自在斜:指作者不介意帽子破旧,依然洒脱自如。 3. 故山:故乡。 4. 借人篱落种黄花:借别人的篱笆种植菊花,意指想在家中种菊花却未能如愿。
去完善
赏析
《九日呈真直院》是一首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孤独心境的诗歌。首句“秋风吹客客思家”以秋风起兴,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次句“破帽从渠自在斜”描绘了诗人头戴破帽,任其倾斜的形象,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潇洒气质。然而,这种洒脱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悲伤,因为诗人无法回到家乡,只能借他人之篱种植黄花聊以慰藉。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情怀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呈真直院》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在公元1200年左右创作的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诗。当时正值金兵入侵,中原沦陷,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民不聊生,国事堪忧的历史时期。 叶绍翁作为南宋文人,其人生经历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他在战乱中度过了少年时期,目睹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在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虽偏安江南,但朝政腐败,皇帝昏庸无能,重用奸臣,排斥贤良,导致国家政治日益腐朽。然而,民间却涌现出了一批爱国志士,他们忧国忧民,积极抗金,期望恢复故土河山。在这种背景下,叶绍翁以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期望,以及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